引言
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频而多,常欲令饱中饥,饥中饱耳。——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第二》
很多中医养生之道人们都耳熟能详,追根溯源,中医发展历史悠久,在两千多年前,中医专著《黄帝内经》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法、治疗方法等,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根源。之后中医院校都是教和学古典中医理论,千年不变,功力深厚,定力无边。然而却有一些半路出家的人,对中医学艺不精、不求甚解,拿着自己也一知半解的中医知识,行蒙蔽世人双眼之事。
你吃过绿豆吗?包治百病那种?
在很多人眼里绿豆是再普通不过的食材,但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这种食材可是出现过低价买不到、重金也难求的盛况,这听起来让人难以置信,不过相信有很多80、90后经历过那场全民疯抢的“绿豆宴”,那时候自己家里老人,隔壁大爷大妈、七大姑八大姨都在互相分享着“绿豆”的神奇功效。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居然是一个看似普通的男人,他就是被称作“中国食疗第一人”的伪养生食疗专家——张悟本。
张悟本2009年的时候出版了一本名为《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的养生书籍,因为书中借鉴了许多中医史记的理论知识,内容亦真亦假普通人群难以辨别,在民间小有名气。2010年2月,曾有一档知名的养生栏目。张悟本因出版书籍《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的畅销而登上了这档节目,也正是通过在这档节目中的出色“表演”,让张悟本在广大观众心中树立起了一个权威养生专家的形象。
作为这档节目的常驻嘉宾,张悟本的团队将他包装成为了一名教授,并拥有一众响当当的名号,张悟本通过在节目中发表一些夸大其词的养生言论,迅速火遍了中国各地大街小巷。但凡他提到过吃什么能延年益寿,老人家们都会争相购买,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绿豆治百病”的言论。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专家”
当年鼎盛时期,用“日进斗金”来形容张悟本一点也不为过,在出书、上节目、开发布会的他抓准时机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开起了实体养生馆——“悟本堂”,慕名而来的人们不计其数。但如果你想要到养生馆里请“张大师”亲自看诊,那门槛可就更高了,仅仅是预约挂号费就要2000元,至于其他的检查诊疗费那是只有更贵、没有最贵。为了更好的转化消费人群,他又环环相扣的开设了“养生班、康复营”,进入学习10天的起步价就要几千元。这样的高昂的费用,依然有很多热情追捧者踏破了门槛来买单。
之后通过系列操作张悟本和他的幕后团队赚得盆满钵满。但包住火的纸终究开始冒出了火苗。一方面,张悟本的高调引起了有关工作人员的密切关注,并对其展开了跟踪调查。另一方面,吃绿豆虽有益身体,但并不适用所有体质,比如一些身体本就有疾病的盲从者,就因为跟风猛吃绿豆而住进了医院,这也让一些人产生了质疑。2010年5月,张悟本终于被揭开了真实面目。原来张悟本的学历、头衔等所有证件都含有水分,其自称的出生于中医世家也是编造。他在遭到揭穿跌落神坛后又发生了什么呢?
当年张悟本的书和店都被立即叫停,他本人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是张悟本对外界依然拒绝承认自己的骗子身份,他狡辩称能证明自己身份的所有资料都丢失了,中医世家无法证实是因为父亲专给神秘大人物看病不能透露,不过不重要了,因为已经没有人相信他了。
在那之后的张悟本成为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随着批评的声音越来越多他怒气难消,于是“养生专家”也难以养身。2014年2月,张悟本因脑梗到医院住院治疗,被曝光后有人问他怎么不吃绿豆治病呢?张悟本听后发脾气大怒,说自己到医院只是做个“小检查”,并不是来治病的,犹如跳梁小丑般滑稽可笑。再后来,张悟本逐渐在公众的视野里消失了,也没人再提及那万能的绿豆汤了。
保持清醒,切勿好了伤疤忘了疼
古代就有名言:“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但健忘也是我们当代人类的一大特点。现如今我们处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手机带来的娱乐享受成本并不高,地球上小到小学生、大到退休大爷大妈,人人都在通过手机体验冲浪快感。人们追求着享乐,刷视频、打游戏,不到凌晨不罢休。这些短暂的快感麻痹着我们的神经,让我们变得越来越短视、浮躁。
所以通常正规医生说的最多的话:“注意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平时多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保持正常作息早睡早起。”这些最简单的要求,却对大部分人来说是最难的。因为我们总有很多的借口。
人们也要静下心来思考,不要被网络营造的繁华假象迷失心灵,不要忽略我们本应该慢下来的生活,忽略我们需要正常作息的身体,忽略我们应该陪伴关心的家人朋友。身体不舒服就应当科学的诊疗医治。请切记,不要盲目相信一些网红专家的信口胡诌,把原本简单的身体问题折腾成了大毛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