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咖啡越來越成為大眾的日常習慣 本版圖片 都市時報全媒體記者 鄭榮行
咖啡店推出的優惠活動
又到一年雲南咖啡產季,11月份以來,普洱和保山陸續舉辦瞭采摘儀式。保山地區的咖農表示,今年咖啡豆價格有望突破40元/公斤。
12月19日上午,記者走訪發現,昆明大部分咖啡店都在使用雲南咖啡豆,目前飲品價格依舊平穩。此外,京東超市調查數據顯示,最近一年來,雲南咖啡在京東超市的銷售額增速超50%,用戶增速超過60%。
精品率提升 雲南豆價格上漲
雲南種植咖啡已有百餘年歷史,是中國最大的咖啡產區。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雲南省共有9個州市33個縣區有咖啡種植,普洱市、臨滄市、保山市、德宏州、西雙版納州等主產區的種植面積占全省的97.87%。每年的11月底至12月初,是一年中雲南咖啡收獲季的開端,直至次年3月都是咖啡豆成熟采摘的黃金期。
11月份以來,普洱地區和保山地區先後舉辦瞭采摘儀式。根據官方公佈的數據,2022年,保山地區的咖啡產量在2.2萬噸左右,預計今年和去年基本持平,保持穩產。保山新寨村的咖啡種植戶介紹,目前鮮果的收購價格在4.2—4.8元/公斤,價格逐步上漲。生咖啡豆去年最高賣到37元/公斤,預計今年的價格不會比這個低,有可能會突破40元/公斤。
對於近幾年雲南咖啡豆價格持續上漲情況,咖農們表示,主要得益於精品率的提升。目前保山地區的咖啡豆精品率達到瞭40%。同時,咖農對咖啡的精細化耕作管護,以及加工方式的優化轉變,也進一步提升瞭雲南咖啡的品質。
另外,為大力提升雲南咖啡豆精品率,《雲南省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關於推動咖啡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提升若幹政策措施》等政策相繼出臺,針對良種推廣、綠色種植、環保初加工、標準化精深加工、品牌培育等方面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政策提到,到2024年,雲南將實現全省咖啡豆精品率達到30%、咖啡精深加工率達到80%,努力建成全球重要的精品咖啡產區。
昆明咖啡飲品價格暫未受影響
18日上午,記者走訪瞭昆明的網紅打卡地——文林街。文林街以咖啡店林立而聞名,這裡的咖啡店每傢都各具特色,其中不少都是經營瞭10多年的老店,再加上街邊遍植銀杏樹,整條街道充滿瞭文藝氣息。
“我們傢是2008年就開業的老店瞭,店內現在主推的幾款咖啡都有使用雲南本地的咖啡豆,以保山出產的居多,售賣價格這兩年都一樣的,沒變。”文林街一傢咖啡店的老板熊女士說。熊女士表示,一開始店裡用的是進口咖啡豆,但近幾年隨著雲南咖啡豆品質的提升,本地產品的使用比例在往上調整,目前店內主推的四五款咖啡飲品都有使用雲南的咖啡豆作為特調或打基底。“這幾年用下來,感覺雲南的咖啡豆品質還是挺穩定的,並且價格方面也比較穩定。”熊女士說。
記者走訪發現,昆明地區大部分咖啡店都有在使用和售賣雲南咖啡豆,而且使用比例在逐年上升,部分新開的咖啡店更是隻用雲南的咖啡豆。價格方面,昆明大部分咖啡店的咖啡飲品在18—40元/杯,其中小部分咖啡店同時售賣雲南的咖啡豆,1000克的價格在100—300元。對於今年雲南原產地咖啡豆價格上漲的情況,店內的工作人員紛紛表示,今年以來,無論是咖啡豆的售價還是咖啡飲品的售價,都沒有調整變動。另外,還有不少咖啡店推出限時特價等優惠活動吸引顧客。
“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現在剛進入第一茬采收期,價格波動不會那麼快在市場上反映出來;另一方面,價格波動大的一般是精品豆,普通咖啡豆價格一直較為穩定,而目前大部分咖啡店使用的雲南咖啡豆恰恰不是精品豆,價格自然不會受影響。”咖啡店老板張先生表示。
走俏全國 雲南豆出口比重大降
在大眾咖啡消費習慣逐漸養成的當下,雲南咖啡品質的提升使得雲南咖啡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大。在實地走訪昆明咖啡飲品市場的過程中發現,包括星巴克、瑞幸等連鎖咖啡品牌和不少小眾的獨立咖啡館的菜單上,咖啡風味和豆子產地都能看到雲南的名字,而且比例正逐漸提升。以瑞幸為例,2022年就一口氣推出瞭雲南普洱·美式、雲南普洱·拿鐵、雲南普洱·Dirty、雲南普洱·澳瑞白、雲南普洱·生椰Dirty5款與雲南有關的產品。蜜雪冰城旗下的幸運咖、挪瓦咖啡和庫迪咖啡等一系列主打低價的品牌,更是掀起瞭雲南咖啡豆的搶奪戰。
另外,京東超市發佈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裡,三線以下城市咖啡消費增速顯著,雲南咖啡實現銷售額和用戶規模雙增長,分別增長瞭50%和60%,越來越多消費者愛上喝雲南咖啡。
與此同時,隨著品質提升,星巴克、雀巢、瑞幸等咖啡巨頭采購量加大,雲南咖啡已進入全球咖啡供應鏈,加上國產品牌跟進采購,助推雲南咖啡出口內需雙循環。值得關註的是,雲南咖啡生豆出口比重已由2019年的70%下降到2022年的23.5%,國內品牌收購量大幅增加,市場格局正在發生轉變。
消費者對雲南豆認知度有待提高
雖然各大新咖飲品牌開始搶奪雲南豆,但從目前各大連鎖品牌的情況來看,雲南豆大多仍是以限定款或者特調系列的形式出現,在菜單上的占比也不算多。以瑞幸為例,盡管對雲南豆的采購量越來越大,但國際豆仍然是主角。公開資料顯示,瑞幸飲品使用雲南咖啡豆的占比不到10%。
此外,許多獨立咖啡館特別是主要做手沖咖啡的咖啡館也仍然更青睞進口豆,雲南豆往往要麼用於特調,要麼是與進口豆拼配。
記者翻閱小紅書等社交平臺發現,不少咖啡愛好者表示:“商傢喜歡用雲南豆拼配,因為雲南豆便宜且風味均衡,可以用作大部分拼配豆的基底。這是好事也是壞事,產量銷量雖然提升瞭,但絕大部分雲南豆最終就淪為拼配的基底瞭。”
有業內人士分析,雲南咖啡今非昔比,但外界的認知還沒那麼快轉變。簡單來說,盡管雲南豆從種植技術到處理方法都在不斷升級迭代,但中國消費者對雲南豆的認知度仍然不高。比如,一提到耶加雪菲,人們往往首先想到埃塞俄比亞,提到曼特寧則能想到印度尼西亞,而雲南豆似乎尚未在中國咖啡消費者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從咖啡豆本身的銷售情況來看,盡管近幾年來雲南出現瞭中咖、辛鹿等咖啡品牌,並且在其電商店鋪,部分雲南咖啡豆的售價已達到每公斤100—200元,在小紅書等社交媒體平臺也出現瞭不少對雲南豆的改觀評價,比如“雲南豆真的有進步,做得又便宜又好”“誰說我們雲南沒有好豆子”“雲南豆性價比高,再也不想花高價去買進口豆”……但細看不難發現,雲南豆的消費者口碑和討論度仍然不及國際豆。在小紅書上,關於“咖啡豆”的討論筆記多達76萬餘篇,但與“雲南咖啡豆”相關的筆記僅2萬餘篇。這也說明,提高雲南咖啡的知名度和市場認可度仍然任重道遠。(都市時報全媒體記者 鄭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