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款咖啡檢出丙烯酰胺 "咖啡致癌"說靠譜嗎?
创始人
2024-05-29 23:22:34

原標題:多款咖啡檢出丙烯酰胺 "咖啡致癌"說靠譜嗎?

作為世界主流飲品的咖啡,正在更多進入中國尋常百姓傢。然而福建省消保委近日公佈的一項咖啡比較試驗結果,被部分媒體解讀為“喝咖啡致癌”,引發公眾擔憂。

福建省消保委1月8日發佈的消息顯示,8月份通過線上和線下方式對福州市部分街區的20傢咖啡銷售單位進行抽檢,59款現制現售咖啡中均檢測出瞭2A類致癌物丙烯酰胺,含量從11.1微克/千克至30.4微克/千克不等。該結果經部分媒體轉載後,逐漸出現“喝咖啡致癌”的說法,引發輿論關註。

對此,抽檢涉及到的瑞幸和星巴克等品牌紛紛回應稱,本公司產品符合國傢相關標準,可以放心飲用。不過,仍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留言詢問,該如何理解這份抽檢結果?如果涉嫌違反食品安全法,為何不要求商傢整改並進行處罰?

同一天,福州市場監管局發文稱,丙烯酰胺不是咖啡豆本身的成分,也不是人為添加的,而是在烘培過程中自然出現的。目前我國暫未對咖啡中丙烯酰胺有限制性或禁止性規定。文章同時表示,丙烯酰胺並非咖啡所獨有,淀粉類食物在燒烤油炸時或多或少會產生,少量的丙烯酰胺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

那麼,丙烯酰胺到底是什麼?真的會致癌嗎?研究表明,丙烯酰胺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廣泛存在於谷類、水產、肉類、堅果類食物中,淀粉類、咖啡類等食物經烘焙、燒烤等高溫處理時,也會出現。由於可能對人體神經系統造成損害,丙烯酰胺在2017年被世衛組織列入2A類致癌物清單。但是,對於攝入多少丙烯酰胺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風險,目前科學界並無統一結論。被多傢媒體引用的一項研究顯示,一個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要攝入156微克的丙烯酰胺,才可能有風險,這個量相當於在一天內喝下12千克咖啡。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的變化,癌癥預防成為關註的焦點。日常食物的致癌性,也經常引發討論。

目前國際上通行的致癌物分類法,由世衛組織旗下的國際癌癥研究所做出。該方法按照對人類和哺乳動物致癌風險的不同,把已進行致癌研究的化學物分為四類,其中的2類又分為AB兩組,A組是對人類致癌性證據有限、但對動物致癌性證據充分。B組是對人類和動物致癌性證據都有限。此次引發關註的丙烯酰胺就屬於2A類,而此前引發關註的可樂中的阿斯巴甜、泡菜、手機輻射等,屬於2B類致癌物。

對於尼古丁、砒霜以及黴變食物中常見的黃曲黴素等1類致癌物,目前科學界和公眾都有廣泛認知,能不碰就不碰。但對於丙烯酰胺等2類致癌物,科學界看法不一,公眾也隻能謹慎對待。主要原因在於,這種分類方法的主要依據是現有研究中的致癌證據是否足夠充分,而不是物質本身致癌能力的強弱。同時,動物實驗中所用致癌物的劑量,往往相當於人類飲食每日攝入量的1千至1萬倍,因此,其實驗結果對於人類來說也隻有參照性,不能完全照搬。因此,目前的通行做法是,對於2類致癌物的致癌性,要結合服用劑量來探討。

那麼,該如何理性看待食物中檢出致癌物質?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教研室教授厲曙光認為,關於丙烯酰胺的致癌性以及可能引發哪一種癌癥,目前科學界並沒有統一結論。事實上,2類致癌物雖然廣泛存在於我們的周邊環境和日常飲食中,但是如果脫離瞭劑量來談“毒性”就是犯瞭“標題黨”的錯誤。我國的食藥監等監管部門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對食品中可能出現的風險物質、致癌物質進行重點監測,如果確認會影響到國民健康,肯定會禁止其使用和流通。因此,對於此次咖啡中檢出丙烯酰胺的事情,普通消費者完全不用過度擔心。

(看看新聞Knews編輯 金梅 翟靜 阮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别再乱买补肾品了!这颗十几块的... 秋冬季气温转凉,人体阳气收敛、阴气渐盛,此时正是调理肾脏的好时机。提到补肾食材,很多人会想到人参、鹿...
原创 冬... 冬日的甜蜜,就藏在一节节的甘蔗里。它们立在寒风中,却把最暖的甘甜,悄悄储存在每一节茎秆中。 老话常说...
这菜瘦子少吃,真的太刮油了!一... ⚬ 冬季餐桌的应季鲜味绝对少不了韭黄。 它是韭菜宿根在完全避光的环境中栽培出的黄化幼苗,简言之,是韭...
馄饨这么做,酥脆皮不破,连吃三... 美食君小时候特别喜欢吃馄饨,还依稀记得上小学时,学校门口有一家特别好吃的馄饨店,一碗1块钱,好吃到每...
叉烧有官方英文名了,还带粤语发... 在广式的餐厅里, 鲜虾云吞面鲜爽、菠萝油甜咸交织、 干炒牛河镬气十足。 最受食客追捧的当属 叉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