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12月2日晚,在瓊海博鰲,中國企業傢博鰲論壇·中國食品與健康智庫大會上,黃河之濱、長城腳下的忻州,帶著精心準備的農特產品為來自全國各地的嘉賓奉上瞭一場忻州味兒十足的品鑒會。
忻州地處北緯38度“黃金生物帶”,獨特的地理氣候優勢孕育出當地各類高品質的農特產品,成就瞭忻州市 “中國雜糧之都”的美名。

豐富多樣的品種加上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忻州雜糧不同的烹飪、制作方式驚艷瞭諸多美食品鑒者。


穿越歷史的那碗酒
“這個黃酒和紹興黃酒還真的不一樣,非常柔和,口感也不錯,少瞭甜味。”一位來自江蘇的嘉賓如此感嘆。

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受到如此贊譽的是代州黃酒。沒錯,就是與紹興黃酒並稱“南紹北代”的代州黃酒。
代州黃酒像其誕生地代縣一樣有歷史、有故事。早在宋代酒業專著《酒名記》中就有“代州金波又瓊酥”的記載。歷史上,代州地處邊關,一代代戍邊將士出征和凱旋時總少不瞭一碗黃酒。歷經數千年的傳承和發展,代州黃酒穿越歷史,如今忻州代縣、繁峙縣一帶,形成瞭集古法釀造與現代科技大成的獨特釀酒工藝。
北方黃酒以黍米為原料,特別是在忻州代縣、繁峙縣一帶,水質純凈甘冽,硬度低、酸堿適中,所釀黃酒香氣濃鬱,酒體清亮,口感醇厚。

三晉源頭的好肉、好餅
“肉質鮮嫩、入口即化、沒有腥膻味。”品嘗來到南海之濱的神池羊肉,食客們不吝贊美之詞。
神池羊肉,是山西省神池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素有高原“小人參”之譽。本次品鑒會所用 “高原參羊”牌山羊肉,食百草飲泉水日行十裡,肉質鮮嫩、肥瘦相間,營養價值高。
“有水一泓,出無源,去無跡,旱不涸,澇不溢,魚藻胥不生,湛然清澈,若有神焉。”——神池由此得名。地處三晉母親河汾河源頭的神池縣,除瞭神池羊肉之外,聲名遠播的美食還有神池月餅。

神池產的胡麻油、地下600米深的巖溶水和神池人獨特的制作工藝,造就瞭神池月餅獨特的味道,油香濃鬱、餡料松軟、香而不膩、酥而不散。
2009年神池月餅制作技藝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神池縣月餅產業迅速發展。

“蘆芽仙草”制成茶
生長於忻州市寧武縣西部蘆芽山脈原始次森林中的毛建草,是一種高海拔野生草本植物。蘆芽山森林密佈,終年雲霧繚繞,民間傳說有仙人所居,故長於此處的中草藥毛建草又名“蘆芽仙草”。
據《本草綱目》記載,蘆芽仙草具有抗衰老保健功效,百姓俗稱毛健茶。上世紀90年代初,寧武縣邀請山西農大教授開發研究,並進行規模化生產,創立品牌“毛健茶”。

據介紹,“毛健茶”富含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具有藥用價值和保健功效。

當五臺山的晨鐘暮鼓遇見科技創新
五臺山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禪耕文化孕育出五臺山三寶之一的藜麥。藜麥有“營養黃金”之稱,屬於全谷物全營養完全蛋白堿性食物,受到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
一方水土養一方糧谷,一方糧谷釀一方美酒,五臺山藜麥遇見瞭汾酒,釀造大師們將傳統蒸餾工藝和發酵酒的核心釀造工藝有機融合,並使用現代生物技術成就瞭“藜麥酒”。

五臺山晨鐘暮鼓中孕育出的藜麥,除瞭與汾酒一見傾心之外,這顆雜糧新星還被創新研制出藜麥奶,名為“臺藜奶”。

“一都八鄉”!忻州美食還有很多……
忻州有著“中華第一關”雁門關的雄渾、“黃河第一灣”老牛灣的壯美,它是“晉北鎖鑰”,又有著千古“秀容”,“剛”與“柔”交匯處的獨特位置,造就瞭忻州“中國雜糧之都”的地理優勢。
“一都八鄉”的金字招牌下,忻州雜糧產量十分可觀。祖祖輩輩吃慣瞭雜糧的山西人,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粗糧細作,形成瞭因雜糧而生的飲食文化,讓看似粗糲的雜糧在忻州人的巧手之下,變成瞭一道道豪邁而又精致的健康美食。
有以“維C之王”沙棘為原料生產的果汁,有“色澤亮麗、穗行齊整、皮薄味香、品質鮮嫩”的甜糯玉米,更有無數人心中的那碗面……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