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墻來。”佛跳墻是“閩菜首席”,相關制作技藝被列為第二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日在福州瞭解到,佛跳墻通過預制手段,打破時間空間限制“出圈”,同時也面臨地方標準難成約束、技藝傳承人才不足的困境。專傢認為,保護、傳承和發展中華名菜需進一步提升保障力量。

打破時空限制“跳墻出圈”
佛跳墻又名福壽全,是福建省福州市的一道特色名菜。名裡帶“全”,體現在食材多樣——通常選用鮑魚、海參等十幾種食材。一壇佛跳墻,凝聚精工細活,烹調工序比較復雜,操作難度大。食材多樣、制作標準繁瑣一度將佛跳墻“關在墻內”,甚至在福州享用,也得提前預定。
水產預制菜這一水產加工業的產品新業態,給佛跳墻“出圈”帶來瞭機遇。
在福建海文銘海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位於福州市馬尾區的生產車間裡,預制菜佛跳墻生產線高速運轉。鮑魚、海參、瑤柱等十幾種食材經分揀、漂洗、烹煮等工序處理後,再進入數字化制湯系統熬湯,統一進行稱重、包裝、冷卻、速凍,日產佛跳墻約4萬份。
海文銘公司董事長歐於斌介紹,佛跳墻走出福州發展離不開先進技術支撐。液氮鎖鮮、數字化制湯、CIP清洗、全自動包裝等一系列預制技術,可大大提高佛跳墻的口味還原度。有瞭冷鏈物流的支持,產品48小時內可以到達國內各地。
根據京東數據,2022年京東生鮮年貨節期間,佛跳墻禮盒的關鍵詞搜索超過10萬次。今年4月,京東發佈2023年第一季度消費趨勢報告,佛跳墻銷量在生鮮預制菜中排名第一名。
“福州味道”還走出國門,出口海外。去年11月10日,1.5萬份聚春園佛跳墻系列產品從福州聚春園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連江工業園裝車發出,出口美國市場。福州聚春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茂玲認為,佛跳墻等中華名菜深受海外華人歡迎,其預制菜出口市場潛力巨大。

圖源:海文銘佛跳墻
如何“跳”出保護與傳承困境
隨著佛跳墻這道硬菜走進越來越多傢庭的餐桌,不少從業者也發現,在市場認知中,其地方標簽在削弱,產品質量難保障。令歐於斌感到意外的是,“有的人認為佛跳墻是蘇州菜,有的人認為是廣州菜。北京烤鴨、揚州炒飯基本不會面臨這樣的困惑。”“同時,市面上也出現一些產品以次充好、魚龍混雜、品質參差不齊的現象。”
多位受訪者認為,原因在於特色名菜地方標準約束對象有限、約束力較弱。佛跳墻發源於福建省福州市,為規范其發展,2022年6月福建省衛健委發佈《食品安全地方標準佛跳墻》。該標準規定瞭佛跳墻的術語和定義、產品分類、質量等級、技術要求、生產加工過程的衛生要求、檢驗規則、標簽和標志、包裝、運輸、貯存、保質期等。
歐於斌還擔任福州市佛跳墻產業協會會長。他認為,從實際效果來看,地方標準約束對象有限,反而有可能削弱名菜發源地競爭力。目前佛跳墻預制菜生產已形成山東、江蘇、福建、廣東四個聚集區。《食品安全地方標準佛跳墻》隻能約束產自福建的佛跳墻。

圖源:福建日報
多舉措提升特色名菜發展後勁
福建省冷凍食品協會秘書長徐進炎建議,衛生行政部門與市場監管部門建立良好的協調機制,加強佛跳墻相關標準宣傳力度,統一技術要求。通過加強標準運用和市場監管,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聚春園佛跳墻制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楊偉華呼籲,從政府補貼、傳承經費、榮譽和認可等方面全面提升地方名菜非遺傳承人待遇。從學科設置入手,提升我國烹飪人才培養力度和高等教育基礎。如揚州大學旅遊烹飪學院聘請行業知名專傢學者,引進高層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申報、組建各類技藝大師工作室。潮州實施“粵菜師傅”工程,以廣東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項目為依托,傳承和發揚地方菜系。
在打破地方名菜“破圈”技術堵點方面,福建農林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健康研究院副院長郭澤鑌建議,針對傳統飲食特點,重點圍繞非遺美食、地標美食等,開發研制具有地方特色的預制菜系列產品。依據市場構建產品鏈,再根據產品鏈構建技術鏈,推動實力雄厚的科研院所參與研發,搭建“政產學研用”合作平臺。鼓勵科研人員駐園入企進行定向科技攻關,針對閩式預制菜面臨的產業技術瓶頸,篩選亟待攻克的產業技術難題,例如閩式特色預制食品的工藝挖掘與優化開級、營養均衡與精準設計、品質保真和安全控制等關鍵技術,解決產品開發技術瓶頸。
精彩推薦
新時代山海協作專題推進工作會議召開
【福博會 78】沒看夠?一起回顧三天超燃瞬間!
【福博會 79】東西部商務協作譜新篇 寧夏、新疆昌吉州亮相第二屆福品博覽會
編輯 | 鄭美琪
審校 | 徐 瀟
來源 | 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