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解釋一下 買菜為何要“媽帶兒”
创始人
2024-05-29 18:44:10

原標題:成都人解釋一下 買菜為何要“媽帶兒”

成都人解釋一下 買菜為何要“媽帶兒”

泡酸菜、炒臘肉,今年冬天,“兒菜”又被端上成都人的餐桌,“請不要隻買兒”作為菜市的暗語在社交平臺引起關註。

據瞭解,“兒菜”學名是抱子芥,其外觀是粗大的根部上環繞著一個個嫩芽,如同許多“孩子”把“當娘的”圍在中間。嫩芽叫“兒”、根部叫“媽”的幽默說法被廣泛使用,整顆買叫“媽帶兒”,隻買根部叫“兒不帶媽”。

二選一還是全帶走?

近日,從街頭商販、生鮮超市到各個菜市,在成都,兒菜已經成為豌豆尖以外的又一本土熱銷產品,“從11月下旬開始賣,本地人很喜歡。”一傢生鮮連鎖品牌門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日下午四點,該門店的兒菜仔就已售罄。

兒菜是啥味道?怎麼做好吃?該買哪個部位?不少外地網友對這一來自四川的“神秘”蔬菜表示好奇。有懂吃的成都人認為,兒菜不同部位口感不一樣,可以根據不同做法進行選購。

正在選購兒菜的市民劉女士向記者介紹,她認為“兒”的口感脆嫩,甚至帶些苦香味,而“媽”的部分,口感更像棒菜,“兒菜仔可以醃制成酸菜,做成開胃前菜,兒菜頭則可以去皮切片後炒肉。”

作為不少成都人從小吃到大的冬日限定蔬菜,聊起兒菜,劉女士立刻回憶起來,“每逢春節,吃多瞭香腸臘肉,能清煮一碗兒菜,就像吃芝士蛋糕配上苦咖啡一般解膩。”

據瞭解,兒菜富含鈣、鐵、磷、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硫胺素、核黃素、煙酸的含量也較高,多食有防唇幹、清敗火、去油膩的功效。

大口吃菜 不隻兒菜

要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賣兒菜的商傢也使出多種招數。實際上,今年貼出“媽兒一起買”、“必須要有媽”等提示語的商傢屈指可數。

有生鮮超市分別出售兒菜頭和兒菜仔,他們把價格更低的兒菜頭擺在門前顯眼位置,並告訴顧客:“媽”在外面,“兒”在裡面,買“兒”往裡走!

在同一菜市內,有選擇出售整個兒菜的商傢,其擺放的寶塔狀兒菜十分亮眼。而商傢老王則隻精選瞭兒菜仔,他打趣道“傢長沒來,隻有‘兒’在”,引得顧客忍俊不禁。

成都市居民價格服務公益平臺信息顯示,12月10日,成都兒菜的售價是4元一斤,這個價格是指兒菜仔。記者走訪瞭解到,整顆兒菜每斤售價在2元左右,隻買兒菜頭的價格則會更低。

“預計兒菜會一直供應到明年2月。”老王告訴記者,與兒菜幾乎同期上市的本地蔬菜還有棒菜、泡青菜等,然而,近期他店上的銷量王者依然是豌豆尖。

今年10月之初,豌豆尖就已經在成都陸續上市瞭,到11月,根據成都海吉星市場數據,豌豆尖進場量日均接近20噸。“價格實惠,大口吃菜。”老王認為,這也是屬於成都人的冬季儀式感。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吳茜 圖片 吳茜 責任編輯 何齊鐵 編輯 王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别再乱买补肾品了!这颗十几块的... 秋冬季气温转凉,人体阳气收敛、阴气渐盛,此时正是调理肾脏的好时机。提到补肾食材,很多人会想到人参、鹿...
原创 冬... 冬日的甜蜜,就藏在一节节的甘蔗里。它们立在寒风中,却把最暖的甘甜,悄悄储存在每一节茎秆中。 老话常说...
这菜瘦子少吃,真的太刮油了!一... ⚬ 冬季餐桌的应季鲜味绝对少不了韭黄。 它是韭菜宿根在完全避光的环境中栽培出的黄化幼苗,简言之,是韭...
馄饨这么做,酥脆皮不破,连吃三... 美食君小时候特别喜欢吃馄饨,还依稀记得上小学时,学校门口有一家特别好吃的馄饨店,一碗1块钱,好吃到每...
叉烧有官方英文名了,还带粤语发... 在广式的餐厅里, 鲜虾云吞面鲜爽、菠萝油甜咸交织、 干炒牛河镬气十足。 最受食客追捧的当属 叉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