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 關註“育見新聞”
最近
備受年輕人喜愛的“喜茶”
推出瞭一款名為
“佛喜茶拿鐵”的
聯名跨界茶飲
因涉嫌違反
《宗教事務管理條例》
被有關部門約談
戳視頻
來看育見新聞主播怎麼說 ↓↓↓
延伸閱讀
近年來,品牌搞聯名、營銷求創新,成為熱潮和趨勢。諸如老字號與新品牌的“聯手”,本地白酒與西式咖啡的“融合”,還有各式“玩梗”、花樣傳播的包裝、廣告,賺足瞭眼球,好不熱鬧。其中成功大賣的有很多,但效果平平、“鎩羽而歸”乃至徹底“翻車”的,也不在少數。

有的品牌,甚至在包裝設計、廣告營銷中打“擦邊球”、搞“大尺度”、玩“惡趣味”,受到有關部門處罰,被不少消費者“拉黑”。創意可以有,但底線不能無。那些“越界”的營銷,損失瞭銷量,“砸壞”瞭口碑,最終必然是“賠本買賣”。如此深刻的教訓,已足夠令人警醒。
出圈不能出格,炒熱不是炒作。想要創意營銷立得住、跨界合作走得遠,首先必須穩穩地站在法律法規的一邊、公序良俗的一邊。有些品牌,故意在灰色地帶遊走,試探規則的底線,受到嚴厲懲戒,一點不虧。還有些品牌,創意令人點贊,但創新中忽視瞭相關法律法規,為此受到懲罰就頗讓人惋惜。
比如,有烘焙品牌擅自將知名卡通IP裝裱在食品之上,雖然消費者很滿意,但卻涉嫌侵犯他人版權。創新,從來不是在“真空”中搞創意,可以天馬行空,但不能無所顧忌。 多些規則意識,把法律的規范、公序良俗的底線作為“邊框”,才能繪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創意。
要想打造真正可以長紅的“網紅”、經得住流量“洗禮”的產品,說到底,還是要把握好品質與營銷的關系。 品質和服務是本,失去瞭“本”,再好的營銷創意也就成為“末”。
可以看到,從越做越好的老字號,到傲立街邊、客流不斷的“百姓食堂”“土菜館子”,再到逐步以高品質“征服”消費者的國貨潮牌…… 那些精心打磨產品、為消費者奉上高性價比的經營主體,才是消費者心中真正的“頂流”。
網絡時代,一句“酒香不怕巷子深”或許稍顯迂闊,但倘若“酒不香”,再怎麼淺的巷子、再怎麼火熱的營銷,也沒得“飄”啊! 營銷中的好創意、巧聯名,為市場註入蓬勃活力。不必給火熱的營銷創新“潑冷水”,但商傢確實需要一些“冷思考”。在“流量至上”“眼球經濟”的當下,那份對品質的執著堅守、對質量的不懈追求,更顯珍貴。
航行於廣闊的商海,唯有 以高質量產品為“槳”,優質服務作“帆”,輔以創意營銷之“風”,才能不至於“迷航”,且行穩致遠。
來源 | 育見新聞綜合人民日報、北京日報、澎湃新聞等
主播 | 嘯野
編輯 | 欒惠
責編 | 曉平
審核 | 筱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