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鹽津人的童年美食,三角粑一定能占據一席之地。這道鹽津人從小吃到大的經典小吃,以親民的價格、香脆甜糯的口感,深受鹽津人喜愛。
開在鹽津老縣城街巷口的酈傢傳統三角粑,開攤42年,一直深受食客青睞。探其原因,“我們一直延續著之前的制作步驟,並沒有因為麻煩而簡化。”攤主鄭汝琴這樣說道。對記憶味道進行記憶把控,這是鄭汝琴1994年從母親手裡接過小攤的堅守。
背靠綠色墻板,前面放一個電鐵爐,有著長長手柄的方形鐵餅鐺被分為八個等三角,旁邊的塑料圓桶裡放著早上剛打好的新鮮米漿。在這個老縣城最繁華“一線”街道旁的巷子口,鄭汝琴完成瞭三角粑的制作。
隻見她用一個大大的鋁水瓢盛起半瓢米漿,打入兩個雞蛋,放上一小勺豬油,打開攪拌機器開始攪拌。“米漿打和發的程度很重要,輕瞭稠瞭,都會影響三角粑的口感。”鄭汝琴一邊操作一邊念叨道。鐵餅鐺裡刷上一層輕薄的油,拿起水瓢,將攪拌均勻後的米漿倒入其中,待晃動平整後,關上餅鐺,開始瞭烘烤。等待上4、5分鐘,香酥脆糯的三角粑就出爐瞭。
吃三角粑一定要趁熱,熱氣騰騰的三角粑口感更為純正。黃燦燦的外表,外酥內軟的本質,一口下去,甜香四溢,豬油的焦香夾雜著稻米的糯香充斥著味蕾。在鹽津人的記憶裡,這口街巷旁的酈傢傳統三角粑味道,能讓人一秒回到記憶裡的童年時光。“大傢很喜歡吃我傢的三角粑,我很開心,也會一直好好的做下去,保證大傢想吃的時候都能吃到。”鄭汝琴笑臉盈盈地說道。
一口三角粑,吃的是味道,回味的是鹽津記憶。作為鹽津街頭小吃重要的一部分,從之前的火烤到現在的電烤,便利的是烘烤方式,不變的是對鹽津記憶味道的執著。在元氣的清晨、忙碌的午後,走上鹽津的街頭,吃上一口香脆的三角粑,持續感受鹽津平淡生活中的甜糯。
來源綜合:鹽津融媒 吳敏 敖素素
編輯發佈:西部移動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