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幹部賣“鄉愁”反哺鄉親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湯傳稷
在革命老區信陽市新縣,有這樣一句順口溜:“七月陽桃八月瓜,九月栗子笑哈哈。”說的就是最有新縣味兒的特產。
在很多新縣人的記憶中,八月瓜是最地道的新縣味兒特產。農歷八月份,樹上藤蔓上掛著的八月瓜果實,有的從中間裂開,露出白色的果肉。白色的果肉入口,汁液滿口,香甜的滋味已經成為新縣人眼中一種鄉愁的味道。隻是近年來,由於封山育林政策的實施,山林茂密,新縣人很難進入深山中采摘野生的八月瓜瞭。
如此美味的最有新縣味兒的特產真的要歸隱山林,淡出新縣人視線嗎?
直到幾天前,記者在新縣陡山河鄉胡沖村采訪時,聽瞭村委會主任遊君的一番介紹才知道,新縣頗具鄉愁意味的特產八月瓜已經悄然“重出江湖”瞭。
讓很多人想不到的是,這位山野漢子竟是一位玩抖音的高手,他的抖音賬號已經有瞭5萬粉絲。他利用抖音平臺搞直播推銷八月瓜,因為八月瓜本身承載瞭特殊的鄉愁味兒,所以八月瓜果實一上市就受到瞭熱捧,產品供不應求。
遊君說,這個抖音賬號是村幹部共用的,誰有空都可以登錄上去搞直播。八月瓜成熟的時候,他和幾個夥計一起到地裡搞直播,有時候直播到很晚才結束。夏天,蚊子多,咬得渾身是包,顧不上打蚊子,生怕影響瞭跟粉絲的互動。那些日子,真是把人給忙壞瞭。白天一邊搞直播,一邊安排給下單的粉絲發貨,晚上天黑之前要趕到縣城,把當天裂開的八月瓜賣出去,不然放一天就容易變質不能吃瞭。
遊君說,之所以想起要搞八月瓜人工栽植,主要是看中瞭它代表瞭新縣人的一種鄉愁。另一方面,也因為得到瞭相關專傢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導。
遊君說,胡沖村總面積5平方公裡,其中耕地面積586畝。全村下轄13個村民組,農戶345戶109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6戶46人,2020年已全部實現脫貧。村兩委為瞭發展集體經濟,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經過多方考察論證,結合本村實際,當地氣候、土質、項目周期等情況,經村民代表大會決議,決定種植八月瓜項目。
遊君介紹說,2019年11月份,村兩委在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開始對村民撂荒地30餘畝進行土地流轉,12月底耕地栽苗,第二年春節前幼苗已基本栽種完成。2020年4月份園區配套建設生產路,溝渠、瓜架搭建等工作全部完成。後期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由本村成功人士接手經營,成立瞭“滴水崖”公司。八月瓜種植基地的建立,不僅解決瞭村裡土地撂荒、留守村民就地就業問題,公司每年繳納村集體管理費,同時對村集體經濟收入、農民增收是一項很好的舉措。
對遊君來說,這新縣的"鄉愁"原來也能創造效益,反哺鄉親們。當新縣的遊子們品嘗著八月瓜的時候,既是品味鄉愁,也是在回饋父老鄉親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