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沂河之上流光溢彩,游船载着游客缓缓驶过光影编织的画卷;地下大峡谷中,游客乘舟穿越上亿年地质奇观,惊叹声在溶洞中回荡;彩虹不夜城里,万盏灯笼映照国潮风华,游人如织直至深夜……沂水,这个曾以“弱势资源”叩开旅游大门的县域,二十余年深耕细作,以“沂水旅游现象”之名在山东文旅版图上绽放异彩。2024年,沂水接待游客近1286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超126亿元,增长均超12%。数据背后,是沂水破解“过境游”魔咒、打造深度体验目的地的决心与智慧。
资源“抱团”:“组合拳”打出县域文旅新高度
沂水深知其优势在于资源的独特组合与巧妙串联。“沂水旅游的崛起,从不依赖单一资源。”沂水县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孙长文开门见山。
地质奇观是沂水最耀眼的“家底”。地下大峡谷凭借6100米溶洞奇观与“中国最长溶洞漂流”的吉尼斯纪录,让游客得以在激流中触摸远古地质脉动;不远处的萤火虫水洞,亚洲罕见的萤火虫群落与生态蝴蝶谷交织出梦幻秘境。而“天上王城”纪王崮,则以“崮顶平坦如桌、四周峭壁如削”的独特地貌,形成“崮上有故事,崮下有风情”的文化地标。
沂水更以创新为笔,将资源点染成景。雪山彩虹谷以“人工造虹”奇思,实现游客从“观景”到“入景”的沉浸式跨越;沂蒙彩虹小镇用万盏灯笼与国潮演艺点亮“夜经济”,跻身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沂蒙花开旅游区以五座桃花异形建筑颠覆田园想象,融航天科技于乡野,为乡村注入澎湃动能。
破解“过境”:全时体验引爆留客新引擎
面对“游客匆匆过境”的普遍难题,沂水亮出关键一招——构建“全域、全时、全链”旅游生态,让游客“有得玩、玩得好、留得住”。
线路精织,串联全域。沂水将国家5A级景区萤火虫水洞·地下大峡谷、天上王城、雪山彩虹谷等核心资源,与崮下湖畔、陌上花开等特色片区“串珠成链”,精心打造“一日游不够、二日游正好”的闭环产品,并针对研学、康养、亲子等不同客群定制主题线路,极大增强了行程黏性。
点亮“夜沂水”,激活新时段。“夜经济”成为延长游客驻留的王牌。雪山彩虹谷·彩虹不夜城凭借绚丽国潮演绎,成为山东夜游新地标;依托滨河游船与夜游沂河项目,让游客沉醉于灯火交织的水上幻境,真正实现了“城市亮起来、消费火起来”。
政策撬动,广引四方客。沂水县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持续优化《旅游团队奖励办法》。2024年,该政策成功吸引来自河北、河南、江苏、北京、福建及山东省内多地近200个旅游团队,接待游客3.6万人次,兑现奖励110余万元。2025年新政从团队类别、规模、线路、客源等多维度加码,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活县兴业:融合创新绘就全沂水新蓝图
“坚持‘文旅活县’,深化融合创新,是我们不变的航向。”谈及未来,孙长文目光坚定。沂水将继续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与工业、体育、农业等广泛“联姻”,让“全景沂水、全域旅游”的画卷更加壮阔。
萤火虫水洞·地下大峡谷旅游区作为国家5A级景区,将持续升级其集观光休闲、研学科普、探险于一体的综合功能,依托“地心幻境”等科技文化项目及亚洲罕见的萤火虫奇观,巩固其核心吸引力。
“路不远,景又美,欢迎来沂水”——这句朴实的邀约背后,是一个县域对文旅产业澎湃不息的探索激情与坚定自信。沂水,以资源禀赋筑基,以创新创意为翼,以全时体验留客,正生动诠释着县域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沂水路径”。
文| 记者 李希平 □ 李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