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消委會對福州市20傢咖啡銷售單位的59款現制現售咖啡開展比較試驗,均檢測出低含量的2A類致癌物,樣品涉瑞幸、星巴克……

所有咖啡樣品均檢測出丙烯酰胺
本次比較試驗,對福州市20傢咖啡銷售單位的59款現制現售咖啡進行采樣(其中線下30款,線上29款),樣品涉及瑞幸、星巴克、 幸運咖、COTTI COFFEE等20個市面主流品牌,包括瞭美式咖啡、拿鐵和風味拿鐵等不同品類,基本涵蓋市面在售的現制現售咖啡產品。
比較試驗針對樣品的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反式脂肪酸、總糖、咖啡因、丙烯酰胺等8個項目進行測試。從測試結果情況看:
1. 在59款樣品中均未檢出含有反式脂肪酸(低於0.0013g/100g的檢出限)。
2. 在蛋白質、脂肪等項目檢測中,大部分產品檢出量較穩定,基本符合國傢健康飲食推薦要求,咖啡中添加的奶及奶制品質量較好。
3. 在能量、糖分、咖啡因、丙烯酰胺等檢測項目中,各傢產品檢測結果差別較大,值得研究探討和消費者關註。
59款樣品中,能量檢測結果有高有低,其中一杯咖啡能量高於一個成年女性一天所需能量的1/6;有2款美式咖啡和2款拿鐵標稱為“無糖”,但經檢測,其中2款拿鐵樣品含糖量超過標準對“無糖”規定的最高限量值;咖啡因檢測顯示4款樣品的咖啡因含量低於200mg/kg,在提神作用上略顯遜色。
值得註意的是,本次59款樣品中均檢測出低含量的2A類致癌物丙烯酰胺(目前我國暫未對咖啡中丙烯酰胺有限制性或禁止性規定)。



針對此次比較試驗結果,福建省消委會聯合福州市消委會發佈提醒:
消費者在購買咖啡時,要註意查看商傢菜單或外賣平臺選項上有無含糖分、咖啡因等提示,留意添加牛奶、風味糖漿等原料的咖啡能量及含糖量,並根據個人口味喜好及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咖啡產品。
不要長期過量飲用咖啡,註意喝咖啡的時間,避免在晚上睡覺前、早上空腹時以及飲酒後喝咖啡。
建議各現制現售咖啡商傢在嚴格把控咖啡豆/粉、牛奶、糖漿等原料質量的同時,要在產品銷售目錄上對香草拿鐵等含糖量較高產品、咖啡因含量及不適宜人群等予以警示或作出明確標示,以供消費者選擇參考。

丙烯酰胺是如何產生的?
丙烯酰胺主要在某些食物經高溫處理的過程中產生。
2002年由瑞典研究人員首次報告在油炸或烘焗食物中會產生大量丙烯酰胺。食物中丙烯酰胺含量受多種因素影響。
食物(尤其是含豐富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含量較低的植物性食物)在>120℃的烹調條件下會大量自然產生,采用水蒸煮時較少產生,未經烹調的食物中含量很低。
不同食物中丙烯酰胺的含量
2005年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聯合設立的專傢委員會(JECFA),將來自24個國傢的6752個檢測數據,按照食物類別統計出丙烯酰胺的含量如下表顯示。

還能放心喝咖啡嗎?
在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四類致癌物中,丙烯酰胺屬於2A類致癌物,也就是對人類致癌作用證據有限。很多流行病學研究表明,丙烯酰胺與腎癌、子宮內膜癌、頭頸部腫瘤有關,不過這些致癌性也隻是“疑似”。
根據2010年國際《食品與化學毒物學期刊》(第48期)一項研究結果,丙烯酰胺導致致癌時的攝入劑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2.6~16微克(1微克是1克的一百萬分之一),即一個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若每天攝入丙烯酰胺156微克(2.6×60)就達到致癌的量。
離開劑量說毒性是不科學的。依據上表煮咖啡丙烯酰胺的平均含量為13μg/kg進行換算,也就是需要每天喝12公斤的咖啡,才會喝到致癌劑量。我們每天真能喝完12公斤的咖啡嗎?答案顯而易見。不過,適當控制一下有害物的攝入量總是沒錯的。
綜合福建衛生報 福州晚報 福建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 福建疾控 江蘇疾控
編輯 | 孫晟源
統籌 | 柳璐
監制 | 高杉
更多內容↓↓↓
復出僅3分鐘,近千萬粉絲的網紅再被封禁!
痛別!著名演員病逝,他飾演的第一代“諸葛亮”至今感動觀眾……
黑龍江省委常委、副省長王一新被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