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0日至22日,“中蒙俄萬裡茶道申遺國際學術研討會暨萬裡茶道沿線城市市長論壇”在黃山舉行。會議期間,福建省文旅廳副廳長、福建省文物局局長、福建博物院院長——傅柒生在現場接受瞭荊楚網記者采訪。這段即興的對話, 為福建代言發聲,擲地有聲: 萬裡茶道申遺,重在聯合,也要突出特色!
(以下文字根據此次“中蒙俄萬裡茶道申遺國際學術研討會”現場錄音錄音整理)
萬裡茶道萬裡長,茶道萬裡茶道深。
萬裡茶道是繼絲綢之路之後興起的又一條重要國際古商道,連結瞭 亞歐大陸南北方向農耕文明與草原遊牧文明的核心區域,並延伸至中亞和東歐等地,同絲綢之路一樣講述著歷史的故事和文化的傳說。 萬裡茶道是具有國際視野、中國風味和茶香飄遠、道通域外的一個獨特且廣為社會所知的話題,也或是一個古早並不為人所熟悉但聽罷令人怦然心動的話題。 萬裡茶道從福建的武夷山下梅起點,一直遠行到俄羅斯的恰克圖,14,000公裡的萬裡茶道,道長萬裡,是茶,是道,傳承著歷史,連接著現實,指向著未來。 很高興很榮幸能站立於聞名於世的黃山勝景,與中外眾多領導嘉賓、專傢學者交流研討,談論茶文化,談論萬裡茶道,談論萬裡茶道申遺。 於茶、於歷史、於文化遺產,我皆興趣盎然。個人以為,針對這個具有國際視野的、中國風味的茶語道境的話題,認真地加以研究闡釋、傳承傳播、共建共享,當是一件非常有意義和潛力的學術成就與社科成果,也可以視為是關聯著當下人們社會生活並鏈接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一件大事喜事。
萬裡茶道毫無疑問是人類歷史活動中遺留下來的重要文化遺產,隻是還在力爭世界遺產名錄榜上有名的前行路上。如今,中蒙俄聯合推動萬裡茶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逐見成效,仿佛遙望可見一輪曙光在高山之巔與天際海岸隱約噴薄欲出,作為萬裡茶道的一個重要起點——福建武夷山下梅更如同武夷山驕傲的雙世遺風采斐然映照。萬裡茶道的歷史與當下,自然與人文,道上的每一個節點都不可少,中蒙俄三國一個不能少,中國一起申報世遺的9個省29個城市一個不能少,但是,不能缺席的每一個國傢每一個城市每一個節點不是也不當是千篇一律、千城一面,都應該彰顯主體性個性,應該彰顯由主體性個性構建而成的歷史文化形象,都有它各自的故事和敘事,都有它獨特的闡述和表達。
申報世界遺產本身就是一個系統的、漫長的而且專業的、專註的過程和工程。萬裡茶道的聯合申遺重在聯合,貴在協同,匯聚智慧,形成合力,但是也要突出特色特點和屬性個性,把每一個節點上的價值挖掘好,故事講述好,把傳播影響力擴大起來。
▲萬裡茶路起點及景隆碼頭
那麼,作為一名來自萬裡茶道源起地的福建文物工作者,在聯合申報萬裡茶道的過程中,要在國傢文物局的總體部署下,在聯合申報牽頭城市的統籌安排下,聯合武漢和其他城市開展萬裡茶道申遺,著重立足於武夷山下梅萬裡茶道的起點,來加以起點與鏈條、特點與全局的對接契合,加強主題價值的挖掘研究,註重核心的聚焦提煉,強調現代的闡釋傳播,形成福建方案,貢獻福建智慧。
我們知道,下梅是福建武夷山的一個小村落,有意或者無意地成為瞭萬 裡茶道的起點。福建有關部門在下梅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要素構成中,梳理形成瞭四個類型,包括茶園茶廠、下梅的古建築群、九曲的茶事摩崖石刻和閩贛古驛道,四個類型現列有18個要素,總體而言,各個類型每個要素都是既有關聯又相對獨立的點,每一個點都值得加以認真地深刻地研究和闡釋,再把這些點連在一起,形成一個區域文化面,再以萬裡茶道的線勾連相通,才能真正把萬裡茶道的起點故事講述清楚,講得全面,講得深刻,講得生動。
▲萬裡茶道起點——武夷山下梅村鳥瞰圖
我說萬裡茶道是歷史的,是當下的,當然也是未來的,萬裡茶道是國際的,是中國的,當然也是地方的。所以,要有國際視野用國際話語來講述,也要有中國語境傳達中國聲音,更需要講深講透講明每一個節點上的故事和價值,因為,每一個節點每一個故事都應該有特色,都應該有風格,也因為,萬裡茶道既有它的普遍共性,也應該有每一個節點的各自個性,既有它的大眾特質,也應該有每一個節點的小眾特點。福建講述萬裡茶道的共性與個性、特質與特點,那麼何以個性和特點?至少可以理解到,萬裡茶道起點的要素與要件;起點的背景與背影;起點的意義與意象;起點的傳承與傳播……似若黃山,武夷山是一個有傳奇有故事的地方,武夷山是雙世遺地,中華民族的驕傲,有自然和文化遺產的雙遺產,而且還有國傢公園和國傢考古遺址公園,再把萬裡茶道的文化故事和文化遺產加以闡述,加以表達,加以傳播,也就是雙世遺地在講文化遺產的個性故事,特別顯出它的價值和意義、品牌和榮耀。萬裡茶道要“茶和天下”、“茶通萬裡”、“茶傳香味”,把萬裡茶道的起點故事,跟它的自然,跟它的風景,跟它的人文,跟它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產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講故事,挺好挺妙,武夷山人說“怪好怪霸”。
▲武夷山景區內的竹窠
我個人以為,武夷山與恰克圖,萬裡茶道的一頭一尾,從武夷山向北到恰克圖,兩者因緣使然遙相呼應對望,通過茶道的橋梁和紐帶銜接,通過武漢這些城市和節點串連,這點線面結合在一起的萬裡茶道故事,歷史上曾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註,更成為當下國際交流互鑒的一個重要的渠道和路徑。我相信,福建在這方面應當大有可為,也應當可以更多的作為,融入到萬裡茶道申遺過程之中的合作合力和共建共享之中,自然就是福建和福建文化遺產的姿態和自信。
福建是有福之地,是茶的故鄉、茶的世界,絲路帆遠再揚帆,茶道香遠又飄香。下梅、武夷山、福建,萬裡茶道系起點,萬裡茶道再出發,讓茶使福建人民更享福,讓茶為茶路沿線再添香,讓茶為世界人民生活更美好,茶通萬裡,茶和天下,福航世界,福滿人間。
我常常慨嘆,萬裡茶道是有味的,既有蓽路藍縷的酸楚味,更有飄香流韻的幸福味。
萬裡茶道有茗香,茶道萬裡呈福味。
(圖文來源:雨竹的讀城記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