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or Snow
小雪节气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天地间阳气渐藏、阴气渐盛,寒风渐紧、降雨增多——这既是自然的“闭藏”信号,也是我们养护身体、为来年储备能量的关键期。
今天就从“护阳、散寒、润燥、养神”方面,和大家分享具体的养生方法。
01
护阳
冬季阳气“藏于内”,体表的抵抗力会减弱,寒邪容易从四肢、关节等薄弱部位侵入,引发感冒、关节痛、肠胃不适等问题。因此,要重点保护这2个“畏寒区”:
1.颈肩:颈后有“大椎穴”,是阳气汇聚的关键部位,一旦受凉,寒邪容易顺着经络往下走,引发头痛、肩颈僵硬,甚至诱发支气管炎。
2.腰腹: 腰为“肾之府”,腹部是“脾胃所居”,这两个部位受凉,会直接伤阳气。脾胃寒了会腹胀、腹泻,肾阳不足则容易手脚冰凉、腰膝酸软。
02
散寒
很多人觉得冷了就想喝烈酒、吃火锅、开高暖气,其实这些“猛火式”驱寒容易耗伤津液,让身体更燥。中医更推荐“温和散寒”,用不耗阳气、不损津液的方式化解寒邪:
1.艾灸。如果平时容易怕冷、手脚冰凉,可以每周艾灸2-3次 “关元穴”(肚脐下 3 指)和“足三里穴”(膝盖下 3 指,胫骨外侧),每个穴位灸10 分钟。
2.喝温茶。怕冷的朋友可以泡一杯“生姜红枣茶”:生姜2 片(去皮,减少辛辣)+红枣 3颗(掰开)+少量陈皮,煮10 分钟后代茶喝,能温胃散寒,还能理气健脾,避免红枣滋腻碍胃。
3.适当运动。入冬后,运动要“藏”,不能像夏天一样让自己大汗淋漓(大汗会耗阳气),建议选择散步、八段锦、太极拳这类温和的运动,每天练20-30分钟,身体微微发热即可。运动时间最好在上午9-11点(阳气较盛时),不建议在早晚低温时出门运动,以免寒邪入侵。
03
润燥
小雪后天气干燥,但很多人只知道多喝水,却还是觉得口干、皮肤痒、喉咙干 —— 其实冬季的 “燥” 分两种,要针对性调理:
1.外燥。冬季的空气干燥,易伤皮肤和毛发。建议每天吃1-2颗梨(可以蒸着吃,减少寒性),或用麦冬、玉竹各5 克煮水喝,能滋阴润燥,缓解皮肤干燥。
2.内燥。冬季阳气藏于内,身体代谢会间接消耗津液,容易出现内燥,如口干、喉咙痛、大便干等。这时别靠喝冰水、吃水果缓解,不然会伤脾胃阳气,建议早上起床时喝一杯温蜂蜜水缓解内燥。
04
养神
小雪后白天变短、黑夜变长,光照减少,人容易情绪低落,这时候要主动养神:
1.多晒太阳。每天上午10 点左右晒20 分钟太阳(晒后背最好),阳光不仅能促进气血运行,还能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改善情绪;
2.少耗神。别熬夜(晚上 11 点前睡,让阳气好好藏于肾),少刷手机(尤其是睡前,避免蓝光刺激神经)。
小雪养生,关键在“顺”——顺应冬季的“藏”性,不折腾、不耗损,护住体内的阳气和津液,就是最好的养生。如您想要了解更多养生小知识,欢迎咨询百色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