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在东京新宿的街角逛,远远就瞅见个小摊子前排着长队,凑近了一瞧,好家伙,老板正拿着刀在一块鲜红的牛肉上细细切着,旁边小锅里还咕嘟咕嘟冒着泡,飘着一个个圆滚滚的温泉蛋。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这生牛肉也能随便卖?
站在旁边看了会儿,那老板切肉的手法是真利索,每一片都切得厚薄均匀,铺在冰凉的白瓷盘里,还带着新鲜的肉色光泽。有个穿校服的小姑娘刚拿到手,就用勺子把温泉蛋戳破,金黄色的蛋液顺着牛肉片流下来,拌上一点酱油和山葵,张嘴就咬。我旁边的大叔看得直皱眉,跟同伴嘟囔:“这要是闹肚子可咋整?咱老家连生鱼片都得挑着店吃。”
说实话我一开始也犯嘀咕,生牛肉这东西,在咱这儿谁家不是炖得烂烂的才敢吃。后来跟摊子老板聊了两句,他指了指旁边挂着的牌子,说这牛肉都是专门挑的外脊后段,肥肉少还带着点大理石纹路,最适合生吃。“不是随便什么牛都能拿来做的,”他边擦刀边说,“得是指定农场养的,宰完之后还要经过排酸处理,比家里做的熟肉都讲究。”
我犹豫了半天,还是买了一份尝了尝。入口先是温泉蛋的嫩滑,裹着牛肉的鲜劲儿,一点腥味都没有,嚼两下还能尝到肉本身的甜香。真的,跟我想象中那种生冷的口感完全不一样。旁边有个常客跟我说,这种吃法在东京街头都流行好几年了,尤其是年轻人,下班了就爱来一份当夜宵。
不过也难怪外界看不懂,毕竟在很多人印象里,生肉就等于不安全。我想起去年带家里长辈去日料店,点了份牛肉刺身,老人硬是没敢动筷子,说“这肉都没做熟,吃了要生病”。其实不光咱这儿,我之前看国外网友的评论,也有好多人说“无法理解这种吃法”,甚至还有人开玩笑说“日本人的肠胃是铁做的”。
你别说,他们对生食的讲究是真细致。后来我又去了趟原宿的一家烤肉店,听说他家的生牛腰肉一天只卖10份。老板端上来的时候,那牛肉铺在比披萨还大的盘子里,旁边摆着专门的蘸料。他跟我说,光是选肉就得耗大半天,不是新鲜到极致的肉,根本不敢拿来生吃。
有次跟日本朋友聊起这事儿,他说得挺实在:“不是我们不怕脏,是知道什么样的肉能生吃,怎么处理才安全。”他还带我去看了市场里的肉摊,好多摊位都挂着“可生食”的标识,据说能拿到这种标识的商家,都要经过好几轮检查。
现在想想,当初自己第一次看到生牛肉配温泉蛋的反应,跟那些“看不懂”的外界人士也差不多。但吃过之后才明白,这种吃法能流行起来,不是没道理的。当然了,要是让我天天吃,我可能也受不了——毕竟咱的胃还是更习惯热乎的熟肉。
上次把吃生牛肉的照片发朋友圈,评论区吵翻了天。有人说“看着就好吃,求地址”,也有人说“胆子太大了,敢吃生牛肉”。其实我觉得吧,每种饮食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不了解的时候觉得奇怪,真正接触了可能就懂了。
你们要是在街头看到这种生食牛肉配温泉蛋的摊子,敢不敢尝一口?我反正现在偶尔还会想去解解馋,就是每次吃之前,还是会下意识地问老板一句“这肉新鲜不”。评论区说说你们的想法呗,是觉得新奇还是觉得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