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新能源+农业”产业互补的新模式。多地建起“光伏茶园”,光伏板下的普洱茶有什么不一样?
“一光两用” 秋茶采摘正忙 绿电送达万家
总台记者 伊圣楠:在云南普洱的思茅区的一处光伏电站,有“独特”的秋日丰收景象,不少乡亲们正在光伏板下,采摘今年当地最后一茬普洱秋茶。
南屏西茶光互补项目,是我国西南地区首个单板布设、普洱市当地首批并网发电的“茶光互补”项目。太阳光不仅成为这里数十万株茶树的生长动力,也正在转化成电能送抵千家万户。据统计,项目从2023年底并网投产以来,年均发电量达到了1.1亿千瓦时,换算成火电,每年能节约3.2万吨左右的标准煤,也相应减排了超过8万吨的二氧化碳。
“一地双收” 板下种茶味道独特
这里的光伏板距离地面的高度达到了2.5米,由于是单板布设,光伏板之间的间距也大大加宽。这样不仅为茶树生长留足了空间,也方便老乡们日常管理茶园、采摘茶叶。
一块土地,既能发电也能收茶,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光伏板下的茶树会有什么变化?
在光伏板下,茶树受到的直射光减少,而是转变成漫射光,促进了茶叶中叶绿素含量上升。此外,光伏板改变了风速、湿度等多种微环境指标,让每一茬嫩芽的生长周期延长了7天至10天,枝叶相对粗壮,茶叶中部分物质含量也发生了改变。
当地老乡告诉记者,“光伏茶叶”的口味、质量不输传统普洱茶,可以说是各有特色,也颇受消费者青睐。今年春天“光伏茶叶”的鲜叶,每斤的行情大约在15元至25元,乡亲们也实现了既有土地租金又有茶叶销售的双份收入,每亩地一年总收益就超过3万元。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