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视频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在多数家庭的厨房调味架上,鸡精往往占据着一席之地。“鸡精”这个名字自带画面感,很容易让人下意识地认为它是从鸡肉中提取的“精华”。
这是真的吗?
不是。鸡精并不是鸡的“精华”。它的核心成分和味精一样,都是谷氨酸钠。
二者的区别仅仅在于,味精是单一成分的谷氨酸钠,而鸡精属于复合调味料,在谷氨酸钠的基础上,还添加了淀粉、增味核苷酸、糖等辅料。
也正是这些辅料的加入,让鸡精的鲜味不再单一,多了几分层次和柔和感,炖菜、煲汤时加入一勺,能让食材的本味与鲜味更好地融合,这也是它相较于味精的独特优势。
既然核心成分不是鸡肉,那鸡精究竟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它的原料其实是玉米等常见粮食。
在现代食品工业中,生产商会以这些粮食为基础,通过微生物发酵后再提取、精制而成。之后,再按照特定配比加入辅料进行混合、造粒,最终就变成了我们看到的鸡精。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收集文献及实验数据得出了“在现在的使用量、使用方法下,长期食用味精对人体无害”的结论。我国也通过相应毒理学实验得出食用味精是安全的。
只是,味精和鸡精都含一定量的“钠”,需要限制钠的人群都应该控制味精或鸡精的摄入量,成年人每天摄入味精以1—2克为宜。
另外,鸡精含有核苷酸,它的代谢产物是尿酸,痛风患者应控制鸡精的摄入。孕妇、婴幼儿、儿童不宜过多食用味精或鸡精。
参考资料:
中国质量新闻网、武汉市场监管
作者:王铭俊
责编:潘华
一审:潘华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