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与安排下
在市城管执法局的大力指导与支持下
西城区城管执法局及什刹海街道办事处
共同牵头多部门成立什刹海景区环境秩序专项整治指挥部
聚焦占道经营“黑三轮车、黑导游”“游商、商拍”
及酒吧噪音扰民等核心问题
开展环境秩序“百日攻坚”专项整治行动
通过“昼巡夜查+联合执法+疏堵结合”的
立体化治理模式
环境秩序实现显著提升
切实擦亮老城景区“金名片”
现场整治
从“规劝疏导”到“精准执法”
破解景区顽疾
“您好,这里是什刹海景区核心区域,占道经营不仅影响市容环境,还存在安全隐患,请您立即收拾物品,到合规区域经营。”在什刹海景区附近,什刹海综合行政执法一队队员正对一名占道售卖旅游纪念品的摊贩进行劝导。面对摊贩“就卖一会儿,不影响行人”的辩解,执法队员耐心解释:“咱们景区人流量大,您的摊位占了人行道,既影响市容,也存在安全隐患,游客通行不便,而且无照经营是不符合规定的。”经过沟通,摊贩主动收起商品,承诺不再违规占道经营。
这样的场景,是此次专项整治的日常缩影。针对什刹海景区日间游商聚集、店外经营突出,夜间酒吧噪音、野唱扰民等问题,属地执法队员联合公安、市场监督等部门共同实行“昼巡夜查”双线作,日间重点检查商铺“门前三包”落实情况,规范无照经营、黑导游揽客等行为,入夜之后对酒吧噪音超标、流浪乞讨、违规商拍等问题进行突击检查,让“静夜”回归老城街巷。
多元共治
高位统筹聚合力
部门“拉手”破解治理难题
监控室内,城管队员指尖在操控杆上轻移,分屏画面里的街巷场景随之切换。“注意右侧路口,有流动摊贩占道。”执法队员清晰捕捉到商贩占用非机动车道的细节,并快速记录下时间、地点和违法情形,同时联系路面执法人员注意规范劝导。随后,队员继续滑动屏幕逐帧排查背街小巷、市场周边等重点区域,确保不留监管死角。
针对什刹海景区周边人流密集,游商流动性强、反复性高的特点,为确保整治成效,整治组开展以“抓早、抓细、抓小”为原则的不定时联合打击500余次。整治期间,区城管执法局派出督查力量616人次,发放督查单1659起;街道综合执法队出动执法干部697人次,实施行政处罚222起,暂扣无照人力三轮车256辆,罚没物品3240余件。通过不间断开展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实现各部门“并肩治乱”,维护良好的环境秩序。
同时,针对恭王府周边“疏解整治促提升”挂账点位,西城区城管执法局成立专项整治专班,联合公安、街道、社区及志愿者开展集中攻坚,通过“联合巡查+人车分流+动态清整”模式,实现整治期间占道经营类诉求“零举报”,顺利完成销账,为景区重点区域治理打造了“样板间”。
疏堵结合
从“末端治理”到“源头破解”
提升便民服务温度
此外,西城区城管执法局与什刹海街道办事处牵头统筹专项整治指挥部内各成员单位结合什刹海景区周边居民需求,积极和发改、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沟通配合,强化跨领域治理。根据市民诉求高发点位、便民服务设施欠缺点位,继续引导市场主体,增设便民网点,满足市民需求。在商拍旅拍严重聚集或市民确有便利需求的区域,主动规划并梳理公共空间资源,精准配置什刹海云旅拍设备,切实满足市民日常便利需要。增设自助售卖机补充便民服务,通过提供场地支持、补贴等政策优惠,鼓励引导企业在适宜点位设置自动售卖机。结合点位场景特征,精准配置特色冷饮、文创、户外用品等商品服务,依托数据分析动态优化商品组合,提升消费体验与商业活力,有效压缩游商的经营空间。
截至目前,什刹海景区“百日攻坚”整治行动已圆满收官。自7月1日至10月15日,“百日攻坚”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累计巡查酒吧844家次,劝阻噪音扰民行为293起,劝离野唱人员402人次,劝离流浪乞讨人员111人次,劝离划桨板、皮划艇等违规水面活动126人次,处理店外经营512起,查处无照游商经营2137起,罚没和暂扣物品共计3240余件,查处并暂扣非法营运黑三轮车256辆。景区环境秩序类诉求持续下降,居民生活品质和游客体验显著提升。
下一步,西城区城管执法局将坚持高位统筹、系统推进、高效落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协同什刹海街道结合什刹海景区周边秋冬季节性违法规律特点及夜间违法现象高发现状,开展秋夜巡防,快速打击处置各类秋季什刹海景区环湖周边违法行为。同时,健全长效机制和治理体系,切实提升什刹海地区环境管控水平,为打造高品质景区注入持久动力,让什刹海这张“老城名片”更干净、更有序、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