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去菜市场挑螃蟹,刚拿起一只就愣住了 —— 蟹壳侧面有个针尖大的小孔,摸上去还微微凸起。正犹豫呢,旁边阿姨突然凑过来:“姑娘别买这个,八成是注了胶的,我上次买过,一煮全是黏糊糊的东西。”
我吓得赶紧把螃蟹放回去,摊主大叔在旁边急了,手里的网兜往桶沿上一拍:“别听她瞎扯!这哪是什么针眼,是蜕壳时碰的伤。” 他见我不信,干脆从水里捞起只活蟹递过来,“你仔细看,这孔边缘是圆的,还带着点旧壳的印子,打针的孔周围早该青了。”
说实话我当时半信半疑,毕竟网上全是 “注胶螃蟹” 的说法。大叔像是看穿我的心思,蹲下来翻着桶底的螃蟹:“你想想,螃蟹这东西多娇贵?上次市场监管的来做实验,往蟹里打水打胶,没十几分钟就死透了。” 他指了指桶里吐泡泡的螃蟹,“活蟹根本注不了东西,死蟹谁会买?我们犯得着冒这险?”
我想起去年买的一只公蟹,蒸熟后里面全是透明胶质,当时还以为被骗了,差点扔了。大叔听了乐出声:“那是蟹膏!公蟹成熟了都有这玩意儿,比蟹黄还香呢。” 他说以前总有人把蟹膏当胶水,后来见得多了才知道是好东西,“那些胶一煮就化了,哪能像蟹膏那样黏糊糊还带甜味。”
正说着,有个大爷拎着选好的螃蟹过来,指着蟹腿根的小孔说:“我专挑有这印子的,说明蜕壳次数多,肉更紧实。” 大叔补充道,螃蟹一生要蜕十几次壳,新壳软的时候最容易被别的蟹扎伤,“就跟人长个子似的,换衣服时不小心刮个口子,长好了就留个印。”
我突然想起之前看的新闻,说有人给螃蟹打针增重,结果每只才多赚几毛钱,还全死了。这时候再看手里的螃蟹,那小孔确实不像人工扎的,边缘带着自然的纹路。大叔帮我把螃蟹捆好:“以后再看见这印子别慌,反而说明是正经长大的活蟹,那些光溜溜没一点痕迹的,才要多留个心眼。”
回家把螃蟹蒸熟,掰开蟹壳,满是金黄的蟹黄,蟹膏凝在中间,咬一口满嘴油香。仔细看蟹壳上的小孔,果然只是个浅浅的疤痕,根本没有胶水的痕迹。想想刚才差点因为个小印子错过好螃蟹,真是有点好笑。
其实生活里这种误会挺多的,总被网上的传言吓得这也不敢买那也不敢吃。下次再碰到 “针眼螃蟹”,我总算知道该怎么分辨了 —— 看看是不是活的,摸摸疤痕边缘,再想想摊主说的蜕壳经历,心里就有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