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快递,又是父亲的。自从学会网上购物后,这个八十多岁的老头便停不下来了,买种子,买农具,买各种新奇的小玩意儿,最多的还是买康养的书。《超越100岁不是梦想》《中医小方》《百病食疗大全》《求医不如求己》《能治病的家常便饭》《穴位按摩大全》……父亲说,全靠着这些书,他和母亲的身体才能调养得这样好,两个人的年龄加起来都167岁了,还精神矍铄。细想,也真是这么回事。
秋天是进补的最佳时节,父亲又开始捣腾他柜子里的食材了,莲子、银耳和百合煮粥,这是他最爱做的早点之一。润肺,清心,安神,除燥,老年人口痰多,喝这粥最好。每天5点,厨房的灯就亮了,父亲把食材放入电瓷罐里开始熬煮。等起床时,便可以喝到散发着清香的粥。
母亲总说,父亲熬的粥比那外面卖的什么高级补品都强。除了莲子银耳百合粥,父亲还会变着花样来,有时是红枣桂圆粥,补血养气;有时是山药薏米粥,健脾益胃。他总念叨着,药补不如食补,这些食材都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贝,得好好利用。人要顺着四季变化调理身体,顺应天时,才能相得益彰。
他总爱交代母亲,一定要吃应季蔬菜,不要买反季菜。就算馋,也要忍住。菜只有在属于它们的节令里生长,才自然而然,富含营养,不憋屈。你吃了,只会有益身体。如果有悖它的时令,生得不情不愿,总是病态的。植物也有情绪,只是它们的情绪藏在那些根茎叶脉里,你无法看到而已。
莲藕和苦瓜是父亲秋天最爱吃的菜蔬,莲藕煮排骨,清炒,凉拌,它总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我们家的餐桌上。至于苦瓜,简直是父亲的挚爱。父亲说,苦瓜乃是君子菜,清热降火,调节血糖最好,不过苦瓜性寒,老年人肠胃不好,就得用生姜和红枣作为配搭,以减轻对脾胃的负担。至于西瓜,他总说,秋后不碰西瓜,寒湿不到家。对于辛辣食物,也是秋日的禁忌。
除了平日的食疗,泡各种茶饮,也是父亲的最爱。他会根据不同的季节和身体状况,搭配出不同的茶饮。春天时,他会泡些菊花枸杞茶,明目清肝,缓解春日的干燥;夏天,则换成薄荷绿茶,消暑解渴,提神醒脑;到了秋天,父亲最常泡的就是陈皮普洱茶了,他说这茶能理气和中,暖胃生津,最适合这秋意渐浓的时节。偶尔,他还会加入几片桂花,让茶香中带着一丝丝甜意,更添几分秋日的韵味。在老家,人们最喜欢围着火塘喝烤茶,茶叶中放上几颗米粒,在土罐里烤得焦黄,再注入水,扑哧一下,白烟四起,香味乱蹿,这秋天的谷米茶,喝着最舒心安神。
“太阳不来照,医生就来找。”秋天的阳光也是一味补药,老祖宗的智慧是无量的。父亲说,把自己像放一块陈皮般放在暖阳下,烤上那么几分钟,待身体微微出汗,这就像喝鸡汤一样的舒坦。再没有比这样升阳最佳的疗愈方式了,人体脏腑主要功能就是靠阳气支撑,而烤一下太阳,也是增加阳气的办法之一。“秋日烤一烤,冬天感冒少。”那时,阿奶总是这样和他们说,植物需要阳光,人更需要。所以,经常把被褥晒晒,睡眠也会有所改善。
秋日,人们把收割的庄稼放置在阳光下,大地到处都是晒秋的色调和芬芳。父亲说,土地是最诚实的,你付出多少,它就回报你多少。同样,身体也是,你善待它,它就会给你最好的反馈。真正的滋补不在于昂贵的补品,而在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和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