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陂面淮山面煮熟后口感爽滑细腻。
春砂仁干果。余振昌 摄
阳春陂面淮山面采用自动化加工方式生产。
阳春陂面淮山面淀粉含量高、香味足。
新版“阳春面”选用了阳春出产的陂面淮山面、优质春砂仁、猪杂等食材。
市民游客品尝新版“阳春面”。
新版“阳春面”摊位大排长龙。
阳春市“粤菜师傅”精心制作新版“阳春面”。
新版“阳春面”保留了传统风味,又融入了地方特色。
近日,在庆国庆、贺中秋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阳春)系列活动中,一款融合了阳春各地优质土特产制作而成的新版“阳春面”在活动中推出,并邀请广大市民游客免费尝鲜。600份试吃面食引得市民游客排长队体验,凭借美味实力出圈。
走近“阳春面”摊位,一股独特鲜香扑面而来。寻香望去,一口大锅中奶白色的高汤正咕嘟翻滚,厨师们熟练地将面条下锅。与寻常阳春面不同,这锅汤底尤为特别——除了猪骨与猪杂熬出的醇厚,更萦绕着一缕沁人心脾的草本芳香。
新版“阳春面”背后有何故事?它的制作又有何秘诀?在阳春市“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的厨房里,工作室主要负责人梁其庆解读了新版“阳春面”的制作秘诀。
“这可不是一碗普通的‘阳春面’。我们选用了陂面镇特产的淮山面,再加上用新鲜春砂仁熬制的猪杂汤底,既保留了传统风味,又融入了地方特色。”梁师傅介绍,淮山面呈现出淡淡的米黄色,煮熟后口感爽滑细腻,带着淮山特有的清香;而面汤则是用新鲜猪杂和春砂仁熬制而成,香气扑鼻。
“阳春面”的爽滑口感,首先得益于阳春市陂面镇出产的淮山面。陂面镇种植淮山历史悠久,这里松软肥沃的沙质土壤、丰富的水资源以及特殊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当地淮山肉质细嫩、口感软糯的独特品质。淮山面作为陂面镇淮山深加工的重要产品,充分利用了现代食品加工技术,既保留了淮山的营养成分,又赋予了产品便捷食用的特性。“陂面镇种植的淮山淀粉含量比较高,因此做出来的面条特别香。”阳春迅丰农业专业发展合作社负责人王菲表示。
这碗“阳春面”不仅面条香韧爽滑,汤头也格外鲜甜醇厚。而它的灵魂汤底,则源自阳春特产春砂仁。作为“南药瑰宝”和“广东三宝”,春砂仁在阳春的种植史已超过千年,民间素来有“北有高丽参,南有春砂仁”的盛誉。据《本草纲目》记载,它可以温脾开胃、化湿行气,能有效缓解秋日常见的食欲缺乏与脘腹胀满。将这味药食同源的珍宝融入一碗面中,正是阳春人民饮食智慧的精髓。2024年,阳春市春砂仁种植面积达9.51万亩,鲜果产量3631吨,农业产值14.38亿元,已成功打造21个春砂仁品牌。
活动现场,不少食客对这碗融阳春之精华的“阳春面”赞不绝口。“没想到一碗面能这么好吃。”参与活动的李女士说,汤头非常鲜,春砂仁的香气很自然,面条也爽口,吃完胃里暖暖的。像她这样被“阳春面”“圈粉”的参与者不在少数,许多年轻食客也表示,他们重新认识了这道地方小吃,感受到了美食背后深厚的地域文化与饮食智慧。
据悉,本次“阳春面”试吃活动不仅为本地餐饮市场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也再次彰显了阳春美食的持久魅力。
南方日报记者 罗天
本版图片由阳春市融媒体中心提供(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