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铺前:一碗糟粕醋的源流与新生
创始人
2025-10-14 15:24:22
0

在海南文昌铺前镇,“东走西走,不如铺前与海口”的俗语,像一坛封藏的老酒,在岁月里酿着当地人的偏爱——这份偏爱,一半是对故土的眷恋,另一半,全给了街头巷尾那碗冒着热气的糟粕醋。它从不是普通的地方小吃,而是本地渔民“靠海吃海”的生存哲学具象:早年本地渔民漂泊海上,缺乏冷藏条件,便用酿酒剩余的酒糟发酵成酸汤,既能给海产去腥提鲜,又能驱散海岛湿热带来的滞胀,一碗下肚,是对大海馈赠的接纳,也是与自然相处的智慧。后来南洋归侨带回异域香料,在酸汤里添了少许香茅与南姜,让这份海的滋味里,又揉进了跨洋的乡愁——至此,糟粕醋成了铺前镇独有的“文化密码”,藏着海洋文明与侨乡记忆的双重印记。

只是这份密码,曾长期锁在铺前老街的烟火气里,难以向外传递。老作坊里,老师傅们守着“看天吃饭”的发酵工艺:夏天要躲着午后的潮热,把酒糟缸挪到通风的骑楼下;冬天得在缸边围上旧棉絮,靠体温似的温度催发微生物;判断发酵是否到位,全凭多年经验——俯身闻酒糟的酸香浓淡,用手指捻起糟粒看疏密,甚至尝一口汤,凭舌尖的触感定夺“今日是否能出缸”。这样的匠心,换来的是7天的极短保质期,以及“一天最多出二十斤”的微薄产量。游客攥着玻璃瓶在摊位前犹豫,想带几瓶回家,却被摊主劝“放不过三天,坏了可惜”;海口的餐馆来进货,尝了三天,三天味道各不相同,最终只能放弃——传统工艺的“”,成了规模化发展的“”。

转折的风,是时代与区位一起吹过来的。短视频平台上,“糟粕醋火锅”的话题像撒了一把火种,播放量直逼10亿。镜头里,通红的酸汤在铜锅里咕嘟冒泡,鲜美的花蛤、弹牙的鱼饼、脆嫩的海菜滚进去,捞起时裹着浓稠的汤汁,酸辣气仿佛能透过屏幕钻进鼻腔。无数网友在评论区留言“求地址”,把“去铺前喝一碗正宗糟粕醋”列进旅行清单。2019年海文大桥通车,半小时的车程,让海口的周末游客像潮水般涌进铺前老街,摊位前排起长队,糟粕醋成了名副其实的“琼岛名片”,甚至有老饕品出了“中国版冬阴功”的鲜活——但热度越高,“带不走”“味道不稳定”的痛点越突出,行业亟需有人破局。这时,土生土长的铺前人张寒冰带着“海岛永芳”站了出来,她的思路很清晰:不丢传统的“”,只补现代的“”。

海岛永芳的第一步,是在铺前新兴街开了家实体店,把这里变成“守住正宗”的锚点。每天清晨五点,师傅们就开始熬制汤底,海菜得是当天从铺前港捞的,洗去沙粒后焯水,脆度刚好。最关键的是“守味”——不管每天卖多少碗,汤底的酸度、辣度从不含糊,盛汤的碗隔热能衬出汤的鲜亮。有游客第一次来,喝到出汗,指着碗问“能不能学做”,师傅笑着说“我们的糟是老铺前的水养的,你带走方子,带不走这股鲜”——这话里藏着底气,也藏着对传统的敬畏。而标准化的出品,更打破了“小摊味道时好时坏”的魔咒,越来越多游客把这里当成“铺前糟粕醋的标准样本”,拍了视频发在社交平台,配文“终于喝到了传说中不踩雷的糟粕醋”,口碑像涟漪似的扩散开来。

真正让糟粕醋“走出去”的,是科技对传统的温柔改造。海岛永芳没有用工业添加剂替代自然发酵,而是找来了海南省粮食科学研究所的团队。科研人员蹲点老作坊三个月,每天记录酒糟发酵的温度、湿度,甚至凌晨起来观察微生物的活跃情况,最终从十几种菌株里,筛选出最适配传统工艺的“本土菌株”。以前老师傅靠手感控制的发酵过程,现在变成了车间里的精准参数:发酵罐温度稳定在28℃,湿度控制在65%,菌株投放量精确到毫克——这样酿出的糟粕醋,既保留了老糟的醇厚酸香,又解决了味道不稳定的问题。更惊喜的是,通过无菌灌装和真空包装,保质期从7天延长到了12个月。2024年底,万宁阳光金鹿工业园的生产基地投产,自动化生产线从洗米、蒸煮到灌装,全程不用手碰,日产能达到5吨。为了让不同地域的人都能接受,团队还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给西南市场加了少许藤椒,辣得更有层次;给江浙市场减了酸度,多了几分清爽;甚至为孩子和老人,开发了“微酸不辣”的儿童款。2025年8月,《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HACCP体系认证》下来那天,张寒冰拿着证书去了老作坊,给过世的外婆烧了一炷香——她小时候总在灶台边看外婆熬醋,外婆说“要是这醋能让外面的人都尝尝就好了”,如今终于实现了。

现在,走进北京、上海的火锅店,菜单上能看到“铺前糟粕醋锅底”;在美国旧金山的华人超市,货架上摆着印着“海岛永芳”字样的醋瓶,华人主妇们买回去,给孩子做酸汤面,说“这是家乡的味道”。而这份味道,还在带动更多人增收:铺前镇渔民王阿婆,以前每天出海捞的贝类,只能在集市上低价卖,现在每天清晨把最新鲜的花蛤送到万宁的工厂,收入比以前翻了两倍;文昌潭牛镇的农户,种的小黄椒以前没人要,现在成了工厂的“指定食材”,家家户户都扩大了种植面积。就连万宁的包装厂,也因为糟粕醋的出口订单,开始研究国际物流的包装标准,招了不少周边村庄的妇女来上班——一碗醋,串联起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的全链条,成了名副其实的“富民醋”。

2025年,《文昌市关于加快推进糟粕醋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出台,提出到2027年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10亿元的目标。政策落地后,铺前老街多了几家非遗体验店,游客可以亲手参与酒糟发酵;万宁的生产基地旁边,又建了研发中心,团队开始研究“糟粕醋凤梨饮”“糟粕醋调味酱”,想让这份味道渗透到更多生活场景。海岛永芳也计划借着海南自贸港的东风,把糟粕醋卖到新加坡、马来西亚——那里有不少海南归侨的后代,或许能从这碗酸汤里,尝到祖辈流传的乡愁。

从铺前老街的挑担叫卖,到漂洋过海的瓶装醋,糟粕醋的蜕变,藏着所有地方传统美食的突围之道:传统不是静止的标本,而是流动的生命——它的“”,是本地渔民的海风、归侨的乡愁,是老作坊里那股不变的酸香;而它的“”,则需要现代思维的滋养——用科技解决传承的难题,用创新拓展生存的空间,用产业链联动让更多人受益。就像那碗在铺前老街熬了百年的酸汤,既没变过酒糟发酵的本味,又能顺应时代,变成火锅锅底、即食盒装,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这或许就是文化传承最好的样子:不把传统放进玻璃罩里供奉,而是让它在市场的土壤里扎根,在时代的浪潮里生长,让每一代人都能从中尝到属于自己的味道,也让这份味道,永远鲜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博雅视野|超九成游客为美食出发... 2025年国庆中秋长假,全国文旅市场呈现鲜明转向:“为一口美味奔赴千里”成为普遍现象,抖音发布的出行...
原创 湘... 自飞天山灵秀之水韵转身,此行终抵南岳衡山。作为五岳之寿山,其气象与前七处风光迥异,少了几分奇巧,多了...
榜单重磅发布|彰显亚洲餐饮话语... 2025亚洲饮食天王颁奖典礼美食指南点赞榜(澳门站) 2025年,备受瞩目的“2025亚洲饮食天...
阿勒泰旅行宝藏指南!揭秘十大靠... 新疆阿勒泰,这片被誉为 “金山银水” 的神奇土地,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北边陲。这里旅游...
景区气象站有哪些作用 【型号推荐:景区气象站(RS-QXZ),工业级品质,精准可靠】 在旅游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景区气象站...
四川泸州一幼童在游乐场窒息死亡... 近日,四川泸州一游乐场发生事故一儿童死亡引发关注。 多名网友反映,10月8日,泸州江阳区乐玩客...
原创 爸... 中了!河南腔唠程志平:温州汉子闯非洲,从货船小子到千万富商,儿子不忘中国根! 咱中国人打小就知道,...
原创 菜... 近年来,菜籽油成为了大家餐桌上的常见食用油,它因其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欧米伽-3和欧米伽-...
有味道的融合课,蒲公英的小烘焙... 烤箱“叮”的一声轻响,鼻尖萦绕着黄油甜香,几个小家伙踮着脚尖看着慢慢从烤箱里拿出来的曲奇,眼睛里光芒...
在家复刻一道硬菜,搞定红糟肉没... 说起做这个红糟肉,其实关键就两样东西,一个是肉本身,另一个就是红糟。这两样选对了,基本上你就成功了一...
从早茶到宵夜!韶关这些美食餐厅... 朋友们 听说在韶关这些地方吃饭超高性价比? 没错!韶关旅游年卡在手 干饭人直接开启“花式省钱模式” ...
千万粉丝博主“乌啦啦”带火郑州... 10月9日,美食博主“乌啦啦”打卡河南郑州一家街头美食店,视频爆火后,大量食客慕名而来。14日,极目...
第138届广交会将近,广州文旅... 10月15日至11月4日,第138届广交会将分三期在海珠琶洲广交会展馆举行。随着本次广交会的到来,展...
酒店RCU系统:智能客房的“隐... 在酒店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RCU(Room Control Unit)客房控制系统正以“隐形管家”...
敦煌葡萄首次出口阿曼 近日,21.06吨产自敦煌的鲜葡萄经兰州海关所属敦煌机场海关检疫合格,由深圳湾口岸发运,顺利出口阿曼...
辽宁丹东国道G331零公里起点... 10月14日,由辽宁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最美331 起点在丹东——边境外宣媒体采访活动”在丹东进行中。...
原创 秋... 天一凉就腰酸腿软,上个楼梯都费劲? 告诉你个宝贝——现在满大街都在卖的板栗,竟是养肾高手! 每天吃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