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十大传统名菜是啥?我猜,全吃过的不多
创始人
2025-10-13 09:22:20
0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三千年前,

三星堆的青铜神树在四川盆地拔地而起,

金杖上的鱼鸟纹刻着古蜀人没说出口的秘密。

1986 年一锄头挖开的祭祀坑,青铜纵目面具瞪着现代人,

没人能解它为何眼凸耳阔,只知这是长江文明的硬证据,比中原青铜器多了股野性。

三国时,诸葛亮在成都摆八阵图,锦江里的石头至今像藏着兵戈。

李冰修的都江堰更实在,两千多年来把岷江掰成两半,成都平原才成了 “天府之国”。

后来杜甫躲在草堂写 “窗含西岭千秋雪”,竹椅上的墨迹早干,

可成都人泡茶馆的习惯,倒像从那时传下来的。

现在宽窄巷子的青砖上,还能找出清末的裂纹。

蜀绣姑娘的针穿过绸缎,绣的还是熊猫和芙蓉花。

川剧变脸的脸一甩,红脸关公、白脸曹操轮番登场,台下喝彩声里,

藏着四川人刻在骨子里的鲜活,

就像川菜,再辣再麻,也得活出热乎劲儿。

是四川老饕心尖上的“诗仙菜”

唐天宝年间,李白在蜀地生活二十年,最馋那口焖蒸鸭子,

鸭肉用百年花雕、枸杞、三七浸透,蒸得皮酥肉烂,汤汁鲜得掉眉毛。

他揣着这道菜献给唐玄宗,玄宗咂摸两口便拍案:“此菜当配太白名!”

从此“太白鸭”成了川菜头牌,至今成都人摆宴席,总爱端这道菜,

说它“吃着是滋味,嚼着是故事”,巴适得板!

这鸭子讲究“三蒸三醉”:

先腌入绍酒盐巴,再与瘦肉、药材同蒸三小时,

汤汁裹着鸭肉香,枸杞红、三七绿浮在白汤里,像幅水墨画。

肉酥得筷子一戳就化,汤鲜得能下三碗饭,连骨头都渗着酒香。

四川人爱它,不仅是味美,更爱那股子“诗仙献菜”的烟火气,

吃的是鸭子,品的却是李白那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豁达。

诞生于清同治年间成都万福桥的“陈兴盛饭铺”

老板娘陈氏因脸上有麻痕被唤作“陈麻婆”,她以卤水豆腐、

牛肉末为主料,佐以郫县豆瓣、花椒、辣椒,

创制出“麻、辣、鲜、香、烫、嫩、酥、活”八味俱全的豆腐菜。

《成都通览》记载,此菜在清末便名列成都著名食品,

李劼人更概括其“八字诀”,其中“活”指青蒜苗翠绿直立如刚摘,入口却无生涩,

全凭火候与勾芡技艺,需分三次下芡,让汤汁收包紧实,油亮不泄。

这道菜在四川是“下饭神器”,也是乡愁符号。

豆腐嫩如柳絮,一抿即化;

牛肉末酥香似火,裹着花椒的麻、辣椒的辣直冲脑门,热辣鲜香直叫人“安逸得板”!

如今它已成川菜名片,2011年入选四川非遗,更借黄埔军校学生传遍全国,

甚至被日本厨师陈建民改良后风靡海外。

一碗麻婆豆腐,吃的是烟火,嚼的是历史,辣得痛快,麻得通透,巴适得紧!

这口传承千年的“神仙肉”,得从苏东坡在徐州抗洪说起。

1077年黄河决口,他率百姓筑堤保城,百姓杀猪担酒致谢,

东坡便将猪肉切块,以黄酒慢炖,回赠时肉香四溢,人称“回赠肉”。

后人在黄州见他“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便传下“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的秘法,

成就了这道肥而不腻、酥而不烂的东坡肉。

如今眉山街头,老饕们常说:“东坡肉要‘火候足时他自美’,急不得!”

这肉讲究“三线五花”,皮膘间肥瘦分明,炖时加冰糖炒糖色,红亮如玛瑙,入口即化。

眉山版更爱配筒子骨、泡小米辣,卤香中带点微辣,吃着“巴适得板”!

它不仅是餐桌上的硬菜,更是苏东坡“与民同乐”的精神化身,

当年他疏浚西湖,百姓送肉,他分肉回赠,留下“东坡肉”的美名,

如今仍是川菜里的“顶流”,吃一口,便是千年烟火气。

川地老饕都晓得,宫保鸡丁是丁宝桢丁大人“整”出来的。

这丁宫保在山东当巡抚时,就爱让家厨炒“酱爆鸡丁”,

调任四川总督后,又把辣椒、花生米往里一加,嘿,成了!

因他封“太子太保”,这道菜便得了个“宫保”名号,2019年还申了非遗,

四川人逢年过节少不了它,桌边一坐,夹块鸡丁配口饭,直喊“巴适得板”!

这菜讲究“糊辣荔枝味”

红油亮得晃眼,鸡丁嫩得能抿化,花生米脆得“咔嚓”响。

辣不是直冲脑门的猛,是舌尖先麻后辣,再泛点甜,末了带点醋香

像极了四川人的脾气:热情里藏着绵长。

川菜馆子里,大厨必用鸡腿肉,火候一把握,肉嫩得能“打闪”,

再撒把花椒干辣椒,爆炒时那香,隔条街都闻得到!

如今这菜早走出国门,连外国人都爱得紧,

成了“中国味道”的活招牌,你说是不是顶呱呱?

源自北宋祭祀习俗,当时四川人将煮熟的“刀头肉”回锅炒制,

意外成就这道“二次生命”的美食。

明清辣椒入川后,川人融入郫县豆瓣、永川豆豉,形成“咸鲜微辣、肥而不腻”的经典味型。

民间传说中,清末凌翰林祭祖后将剩肉加青蒜、醪糟翻炒,香飘邻里,引得众人效仿;

另有“袍哥肉”典故,

哥老会成员用两斤肉搭配萝卜、豆腐,做出回锅肉等四道菜,成为江湖规矩中“必吃首菜”。

如今,这道“川菜第一菜”被列入“中国菜”四川十大经典名菜,

从嘉定府盐菜回锅肉到汉州大刀回锅肉,

各流派延续着“灯盏窝”肉片卷曲如油灯的视觉标识,以及“肥四瘦六”的黄金比例。

其魅力在于“家常”二字的精髓,

五花肉先煮至七八分熟,切片煸出油花形成“灯盏窝”,

再与蒜苗、仔姜、青椒“翘头”共舞,豆瓣酱的醇厚、豆豉的咸香、白糖的回甜层层叠叠,

一口下去,辣而不燥、香而不腻。

在四川,回锅肉是检验厨子水平的“刚需菜”,更是游子心中的“乡愁密码”。

苏东坡与妻子王弗的“厨房意外”

王弗炖肘时焦糊粘锅,急中加姜葱酱醋慢煨,竟成肥而不腻、粑而不烂的美味,

苏东坡拍腿称奇,四处推此做法。

这锅“糊味救场”的肘子,从黄州煨炖到眉山,从民间灶台爬上国宴餐桌,

2013年获国家地理标志,2014年列省级非遗,成了川菜里的“硬核乡愁”。

它皮糯如脂,肉烂脱骨,冰糖收汁的红亮皮儿裹着咸甜适口的肉,

筷子一戳就散成瓣儿,入嘴即化不腻喉。

眉山人过节摆宴必端它,寓意团圆富足。

现在川菜馆里它还是“镇店宝”,年轻人爱它的麻辣新口味,游子带罐头当“乡愁解药”。

清末民初,挑担小贩用牛杂碎边角料,刮洗卤煮后切片,拌上红油花椒,

成了拉车脚夫的“巴适得板”下饭菜。

郭朝华、张田政两口子更绝,1933年在半边桥支起摊子,

把“废片”改作“肺片”,牌匾还是赵蕴玉亲题的金字黑底。

别看没肺,牛头皮透亮、牛舌淡红、牛肚白嫩,浸在红亮亮的辣椒油里,

麻辣鲜香直往鼻子里钻,吃一口“细嫩化渣”,

《GQ》都封它作“年度开胃菜”,英文名直接叫“史密斯夫妇”,够国际范儿!

这菜讲究“卤香打底,麻辣当头”

32味香料熬的卤汁,配上现舂花椒粉、自制红油,

刀工更要“横筋切片”,片得薄如纸、透如光。

你说这碗肺片为啥火?

它不单是道菜,是成都人“化腐朽为神奇”的生计智慧,

更是刻进四川人骨子里的“尚滋味”基因,吃一口,便是吃进了半部川菜史!

乐山岷江里的“墨色传奇”,传说北宋苏东坡在凌云寺读书时,

常去江边洗砚,墨汁浸入江水,墨头鱼啃食后皮色如墨,便得此名。

这鱼生得“龙身燕尾”,嘴小身长肉厚,原是湍急江流中的“固石高手”,

渔民称其“春爬”,因吸盘口紧附岩壁,急流冲不脱,捕捞需靠叉取。

如今,它与江团、肥蛇并称“川江三大名鱼”,

明《四川总志》、清《乐山县志》均有记载,连郭沫若都曾在书中夸它“外酥里嫩,甜酸微辣”。

做法讲究“炸定型、勾糖醋”

鱼剖两半头相连,刀花深至肉三分,盐酒腌后裹粉炸至金黄,再淋上豆瓣、葱姜蒜、糖醋熬的芡汁,撒葱白丝。

咬一口,皮脆如薄壳,肉嫩似化,甜酸中透着微辣,配碗米饭“巴适得板”!

当地人说,这鱼吸了东坡的“文气”,吃的是文化,品的是烟火,

连“洗墨池”遗址都成了游客必打卡处,你说安逸不安逸?

川西坝子有句老话:“百菜不如白菜美,诸肉还是猪肉香。”

开水白菜正是这“美”与“香”的化境。

这菜诞生于清宫御膳房川菜名厨黄敬临为破“川菜只辣”的偏见,

用老母鸡、火腿吊出清如开水的汤,取黄秧白菜心焯冰镇,蒸后浇汤,汤清味浓,

菜心嫩如春芽,入口鲜得直冲天灵盖。

宴日本贵宾时,客人见汤清以为寡淡,一尝惊呼“赛过山珍海味”。

如今,这菜上了国宴,也入百姓家,成都“姑姑筵”每天只做四桌,提前五天预订,

老饕们挤破头就为尝这口“清而不寡,淡而有味”。

它不是白开水泡白菜,是川菜“极繁至简”的魂,

汤要熬足八小时,扫汤用鸡茸吸尽杂质,白菜只取芯,烫得恰到好处,

方能成就这“不似珍肴,胜似珍肴”的巴适味道。

杜甫避乱入蜀,在浣花溪草堂创出五柳鱼,

那年朋友造访,他急得抓耳挠腮,忽见溪中钓起条草鱼,

当即动手蒸熟,浇上甜面酱、泡菜辣椒、葱姜调的汁,

撒把香菜,鱼背五色配料如柳叶,便借陶渊明“五柳先生”之名,喊它“五柳鱼”。

这名字巴适得板,从此成了川菜里酸甜咸辣五味俱全的经典,

连杭州人都喊它“东坡鱼”,说苏轼也爱这口。

这鱼讲究个“鲜”字诀:

活鱼剞花刀蒸至嫩滑,冬笋、香菇、辣椒五色丝炒香,勾芡糖醋汁浇上,

外酥里嫩,甜酸裹着泡菜的微辣直钻鼻腔。

成都人待客必点这道,老辈子说“吃五柳鱼,才晓杜甫的诗情画意”

如今餐馆里,这鱼仍是宴席上的硬菜,

一口下去,鱼香混着川味,活脱脱把千年的烟火气都炖进了汤里,安逸得很!

筷子夹起最后一片回锅肉,油光在灯下晃了晃。

辣味还粘在舌尖,故事却沉进了胃里。

这些菜从来不只是菜,是青铜器上的锈,

是杜甫漏在草堂的诗,

是老百姓锅底噼啪作响的日子。

你吃一口,千年的烟火就顺着喉咙,烫进心里去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今年南昌本地大闸蟹缘何姗姗来迟... 水产店工作人员正在打包大闸蟹 每年中秋佳节之际,正是南昌军山湖大闸蟹上市之时。但今年受天气影响,市场...
原创 湖... 湖南辣椒炒肉作为湘菜中的经典家常菜,以其香辣鲜嫩、油而不腻的特点深受食客喜爱。然而,许多人在家复刻这...
原创 炸... 炸蘑菇到底要不要焯水?教你一招,蘑菇出锅特别酥脆,不易回软 菌类营养丰富又十分鲜美,很多人都喜欢吃,...
原创 秋... 秋天,你是否也出现这样的症状: 便秘上火?脸上冒痘皮肤痒? 别怪天气!这是身体在发出"排毒信号"! ...
原创 一... 对我们而言,面包或许只是一种小吃或点心,但是对于欧美大多数国家来说,面包是不可或缺的主食。 而在2...
启点创新智慧景区票务系统,旅游... 在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景区作为旅游的核心载体,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游客流量和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传统的...
国庆中秋出境游热潮涌动 现存出... 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带来8天长假,出境游大幅增长引发外媒关注。泰国《TTR周刊》称,中国出入境管理...
张掖文旅:2025年第41周要... ▶2025年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交流展示活动在张掖举办 10月10日,2025年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
我与上海共成长·杨浦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校园踏入处理家长里短的社区,“95后”姑娘...
景区自助扫码检票闸机在景区应用... 在智慧旅游浪潮的推动下,自助扫码检票闸机已逐渐成为现代景区的标准配置。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革新了...
海参崴最佳旅游时间:解锁四季魅... 在浩瀚的太平洋之滨,有一座充满异域风情的城市——海参崴,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俄罗斯远东地区。...
免4小时停车费!上海迪士尼试行... 随着网约车业态快速兴起 目前,近三成上海迪士尼乐园游客 选择网约车往返 今年国庆假期 度假区迎来大客...
河北省武安市:到太行深处寻“宝...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记者 杨文娟《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0月13日 第 12 版)雄伟...
晚霞星宿·太空舱悬崖野奢民宿:... 晚霞星宿·太空舱悬崖野奢民宿作为贵州省招商引资落地项目之一,自今年7月运营以来,以“科技+生态”的创...
福州著名的特色美食都有哪些,福... 福州易经取名字大师谢咏推荐:福州著名的特色美食都有哪些 福州著名起名大师谢咏老师分享福州特色美食有哪...
周恒刚和一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 这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北酱试点”, 至今仍在延续。 文|好酒地理局 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酒业,正处...
原创 西... 标题:西安五大美食排名! 在古都西安,每一道地道的美食都是一段历史的缩影,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