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菜,很多人其实都不是很熟悉,但是说到大名鼎鼎的“佛跳墙”,大家又是如雷贯耳,虽然大部分都没真正吃过,但是觉得听过它的大名。
闽菜作为八大菜系,盛名远扬,但是却似乎始终固守在福建的山水之间,你很难在江西,湖南,甚至广东,上海看到闽菜餐馆。
这就让人疑惑了,明明闽菜这么如雷贯耳,但是为何闽菜却走不出福建?直到我最近去了福州一趟,品尝了最正宗的闽菜后我才弄懂:有4个关键原因。
一、很多食材只有福建本地有,外地找不到
闽菜的灵魂,其实就是扎根于福建独特的山海物产,有些这些特色食材,才有闽菜无与伦比的独特味道。
但是很多食材只有福建本地才有,外地基本上难以找到,比如在闽南地区,红蟳是宴席上的明星,非常美味,但是外地却难以找到同等品质的红蟳。
再比如闽西的深山里的独特食材石鳞,这是一种山涧蛙类,肉质细腻如鸡,炖汤清甜无比,仅生于武夷山脉的清澈溪流中,外地根本找不到。
因为食材限制,很多特殊的食材只有福建本地才有,去了广东,去了浙江,根本找不到这样的食材,所以闽菜一直蜗居于福建省内。
二、老厨师不愿去外地发展
闽菜的精细,在刀工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福建名菜“荔枝肉”,厨师在制作之前,需要将猪里脊肉切出密密麻麻的十字花刀,深度、间距都有要求。
只有这样精湛的刀工切配后,油炸后的里脊肉,才会卷曲成荔枝状,这种刀工非数十年功力不可得。
除刀工之外,烹饪技法要求也很高,一位七旬闽菜老师傅表示:“如今的年轻人根本不愿意花个十年时间去学做菜,我们老厨师也不愿意离开家乡和家人去外地发展,这就导致闽菜难以走出福建。”
三、闽菜流派繁多
名义上闽菜是由福州菜、闽南菜、闽西菜三大流派组成,但其实闽菜流派繁多,远不止这三家,就拿闽南菜系来举例。
闽南菜系其实又分为泉州菜,漳州菜,厦门菜,以最常见的沙茶面举例,厦门地区做出来的沙茶面偏甜,漳州的则偏辣;同一道菜做法,配料居然完全不同。
这就导致闽菜各个地方的人们都认为自己的菜肴口感才是最正宗的,缺乏统一标准,让闽菜在外地人心中难以树立具体的印象。
四、口味偏小众
当今餐饮的主流口味其实是重油重辣,被川菜的麻辣、湘菜的香辣、江西小炒的镬气所占据,浓烈的味觉刺激更易征服现代食客。
而闽菜的核心却是“重汤轻油,原汁原味”,福建人觉得清淡的口味很美味,但是外地人看来却是味道太寡淡了,甚至食之乏味。
总体而言,闽菜的口感偏小众,不够辣,不够重口味,如今福建本地人都开始吃辣了,在福建江西小炒,川菜,湘菜馆越来越多,而本地的闽菜馆却始终难以找出福建市场。
但对于福建本地人而言,自己喜欢吃的那才是最美味的,至于闽菜能不能走出福建,并没有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