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美食,不仅是舌尖上的极致享受,更是文化传承的鲜活载体。它们凭借独特的制作工艺与风味,诉说着山西大地的动人故事,传递着数代人的匠心与坚守。在山西,一碗面食,从晋北的豪迈奔放,到晋东南的细腻婉约,再到晋南的醇厚浓郁,每一口都是对地域文化的深刻诠释。这些美食,宛如一部部活的历史书,让人在品尝中领略山西的厚重与韵味。
为让更多游客走进山西、品味山西,近距离沉浸式感受三晋非遗美食魅力,深度挖掘其文化价值,推动“美食 + 文旅”融合发展,今年8月底,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五条主题鲜明的山西非遗美食线路,串联起三晋大地的美食地标与非遗工坊,引得众多游客兴趣盎然,纷纷咨询或制定出游计划。9月21日— 27日,省文旅厅邀请旅行社相关人员、游客、媒体记者、非遗传播人等组成采风团,对“晋东南药膳山珍秘境之旅”“晋中醋香面韵美食双绝之旅线路”两条线路进行了探访体验。
市井烟火:解锁非遗美食密码
非遗美食作为旅游吸引物之一,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旅游体验。那些藏于街巷深处的非遗美食,承载着三晋大地的历史记忆与人文情怀,等待着旅人用味蕾去探寻。
9 月 21 日晚,在高平翠岭茶楼,采风团成员品尝到了高平“十大碗”。当盛着水白肉、核桃肉、小酥肉等十道汤菜的精致瓷碗依次摆上,荤素搭配、汤水醇厚,色香味俱佳,成员们纷纷发出惊叹。服务员介绍,这是本地人待客的最高礼节。
阳城烧肝这道传统名吃,外观其貌不扬,却让游客充满好奇。游客代表杨慧敏观摩其制作过程后,品尝到刚出炉时外焦里嫩的风味,不禁感叹其中承载着阳城人对美食的精湛匠心。
9月23日,采风团成员走进“中华老字号”山西郭氏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百年郭氏、羊汤世家”的标语格外醒目。负责人郭国芳介绍,郭氏羊汤制作技艺独特,一碗汤中品全羊,包含炖羊肉、头刀肉等多种食材,还有二十多种祖传秘料熬制的老汤,难怪这碗羊汤鲜而不膻、肉嫩而不绵、口感层次丰富。山西非遗传承人裴佩佩将热气腾腾的羊汤制作成小视频发在朋友圈,引得众人点赞。
此外,沁县黄米醋、阳城“郝酥果”、太谷饼、平遥牛肉、晋祠桂花元宵、林香斋国宴非遗过油肉、老太原铜火锅等非遗美食,每一样都有独特的来历和传奇故事。它们历经岁月传承,成为三晋饮食文化的生动注脚。
时光沉淀:品味山西味道精髓
许多非遗美食的诞生离不开时间的沉淀,制作过程繁复精细。沁县黄米醋要经过选料、润料、蒸料等11道程序;壶关郭氏羊汤提炼出“一预煮、二料炖、三火候”的烹制技艺;平遥牛肉加工要求“肉要鲜、料要全、艺要精”;太原清徐宝源老醋坊的老陈醋酿制,历经选料、理料等10个步骤、81 道工序,历时580多天。
这些非遗美食都配套了文化展厅。郭氏羊汤展厅以“传承一碗好汤”为核心,融合百年非遗技艺与现代空间美学,设置多个展示区域,详细介绍发展历程、制作工艺和品牌荣誉;清徐宝源老醋坊集科教、醋文化展示等于一体,老陈醋酿制工艺展厅再现古代酿醋场景,还原明清风貌;平遥冠云牛肉集团设有现代化生产设备展示区,展现传统工艺与标准化生产的结合。
媒体代表晓帆称,观摩非遗美食制作流程后,购买的伴手礼更具价值,这种沉浸式体验丰富了旅游内涵。
传统美食的制作是一门精妙的艺术。从选料到烹饪,每一个环节无不凝聚着匠人们的智慧结晶。非遗美食传承人往往有着数十年的经验,他们深谙火候的把握、调味的精髓,食材严选,拒绝添加剂,把营养健康放在首位,将最简单的食材转化为令人难忘的美味。
在采访中,多位非遗美食工坊传承人坦言:传承非遗美食技艺的初衷源于对文化的敬畏。他们认为,没有文化的小吃是没有生命力。
乡村振兴:非遗工坊绽放新光彩
许多非遗美食已成为地方产业和民生支柱。在壶关县,旱地西红柿种植和西红柿酱制作是传统产业。2020年,长治市挂牌成立壶关旱地西红柿酱制作技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3000余户,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郭氏羊汤这一传统技艺“非遗”项目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带动了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就业实现稳定脱贫。目前,“郭氏羊汤非遗工坊”已吸纳当地建档立卡脱贫人口26人就业,人均年收入25000元。
9月25 日,在盂县梁家寨乡御枣口村猫铺小镇农家乐小院里,村民用柴火烹制农家菜肴,妇女制作手工月饼,吸引不少游客品尝购买。猫铺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特色小镇,美化了乡村环境,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从“醋香面韵”到“药膳山珍”,山西非遗美食如同活态的文化基因,在日常餐桌与文旅融合中延展至烟火人间。游客代表殷丽表示,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开心之旅,山西这些充满烟火气的非遗美食文化让人回味无穷,她计划下次带孩子来品尝和体验,和非遗工坊的师父们一起学习做酥果、做太谷饼,让孩子们在美食中感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对每一口美食充满了敬畏与感动。
旅行社代表张毅表示,此次设计发布的非遗美食线路具有可代表性、可操作性和互动参与性的特点。不仅线路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充分展现了特质鲜明的当地旅游文化资源。特别是每条线路都设有体验环节,让游客全方位感受非遗美食的匠心传承。
“山西的非遗美食之旅,不仅是一场味蕾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希望更多的游客在游览山西美景的同时,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味蕾记忆与文化共鸣。”山西非遗传播人牛刚说。
省文旅厅非遗处处长乔燕莉表示,近年来,全省各地坚持创新发展模式,推动非遗与消费场景、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真正将非遗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产业发展优势。山西美食非遗工坊的成功案例说明,手艺人在传统技艺基础上创新,在守正与创新间找到平衡点,让非遗美食持续焕发生命力。期待更多非遗美食项目把握趋势,在守护根脉的同时,开创更具活力的发展路径,让山西非遗美食文化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栗美霞 姚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