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自从去年日元汇率大跌之后,日本已经成为很多人放假出境游的首选。
这次十一也不例外。
人还没出国,已经能在诸如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刷到不少日本旅行攻略帖。
不过,事实证明,国外远没有无数人想象的那么美好。
放假过后,无数满怀期待奔赴日本的游客,回来后都在网上大吐苦水,感觉自己成了第一批被“照骗”的“大冤种”。
日本,仿佛一夜之间成了网红景点诈骗的重灾区。
第一批去日本的人已被“照骗”
在这场“照骗”风波中,被吐槽得最狠的,当属日本古都京都。
提到京都的秋天,你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画面,很可能就是“琉璃光院”。
网上的照片简直是仙境级别的:庭院里,红、黄、绿交织的枫叶,像打翻了的调色盘,色彩浓烈到极致。
而这一切,又完美地倒映在一片光滑如镜的“水面”上,上下对称,如梦似幻,仿佛置身于一个琉璃构成的世界。
光是看照片,就足以让人心生“此生必去”的念头。
然而,当无数游客花了2000日元(折合人民币一百多)的门票,舟车劳顿,提前预约,终于挤进这个传说中的仙境时,眼前的景象足以让他们的心碎成一片片。
那个所谓的如无边泳池般的“琉璃”镜面,根本不是什么水池,也不是什么特殊的地板,而是一张大黑漆面桌子!
现实的场景是,一间狭小、昏暗的房间里,挤满了扛着长枪短炮的游客,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这张大桌子。
大家把相机或手机紧紧贴在桌面上,以一个极其刁钻的角度,才能勉强拍出网上那种倒影效果。
整个过程充满了荒诞感,根本不是什么沉浸式的美景体验,更像是一场行为艺术。
有网友吐槽说:“坐车两小时,排队半小时,逛完五分钟”,直呼这是“京都最大的智商税”。
那种从仙境坠入凡间的巨大失落感,只有亲历者才能体会。
如果说琉璃光院是“创意诈骗”,那么京都另一个网红地“贵船神社”,则属于“氛围感诈骗”。
在网上,贵船神社是清幽、静谧甚至带点神秘感的代名词。
一条长长的石阶蜿蜒而上,两侧立着一排排古朴的红色灯笼,尤其是在傍晚时分,灯笼亮起,氛围感直接拉满,随手一拍都是大片。
再加上这里还有特色的“水占卜”,将空白的签文放入水中,文字便会浮现,更是吸引了无数追求仪式感的年轻人。
可现实呢?首先是交通极其不便,很多人下了电车还要步行好几公里上山,堪比一场小型军训。
好不容易到了那条网红灯笼台阶,你会发现,这里早已被游客占领,人挤人,人挨人,想找个没人的角落拍张照,比登天还难。
你看到的不是静谧,而是攒动的人头和此起彼伏的“麻烦让一让”。
如果你想避开人潮,等到傍晚再来,那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天一黑,山上除了灯笼那点微弱的光,周围一片漆黑,阴森得吓人。路边的提示牌上还赫然写着“熊出没”,让人瞬间感觉自己不是在逛神社,而是误入了什么原始森林的恐怖片片场。
不少胆子小的游客,真是笑着上山,哭着跑下来的。
而且,神社本身小得可怜,走完台阶,主体部分十分钟就能逛完,让人感觉“又远又累又挤”,完全不值当。
除了这两个重灾区,日本其他地方的“照骗”也不少。
比如北海道那个著名的“青池”,网图里蓝得像一块宝石,不食人间烟火。
但你要是赶上个下雨天去,看到的可能就是一汪浑浊的黄泥汤,被网友锐评:“这水坑还不如我们村口的鱼塘,更别提跟九寨沟比了。”
还有奈良的“若草山烧山祭”,听名字多震撼,你以为能看到熊熊烈火烧遍山野的壮观景象。
结果到了现场,发现只是在一小块划定区域里,点燃了一堆篝,规模小得像一场大型篝火晚会,让人大失所望。
为什么日本的景点“照骗”现象如此突出?有网友总结说,日本人实在太懂得“包装”了。
他们非常擅长发现并放大一个微小的美学细节,通过构图、光影和后期处理,把一个可能只有六七分姿色的普通场景,硬生生拍出八九分甚至十分的惊艳效果。
这种“匠人精神”用在产品上是精益求精,但用在旅游宣传上,就难免有夸大和误导的嫌疑了。
该对国外旅行祛魅了
不光是日本,这个假期,去韩国旅游的人也不太好受。
9月29日,韩国政府对中国团体游客临时性入境免签政策正式生效。
很多人就趁着这波东风打算去韩国看一看,结果自然也不例外,韩剧里的韩国跟现实中的韩国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首先给你“下马威”的,就是韩国的交通。
在国内,我们习惯了三五块钱的地铁、十几块钱的打车起步价。
但在首尔,公交地铁的起步价就要1400韩元,折合人民币大概7块钱;而出租车的起步价更是高达4800多韩元,换算过来差不多26块人民币。
这还只是起步价,计价器跳动的速度,绝对能让你体验一把心跳加速的感觉。
从机场打个车到市区的酒店,花掉三四百块人民币,那都是家常便饭。
很多游客吐槽,看着出租车计价器上飞速滚动的数字,感觉坐的不是车,而是“烧钱的火箭”。
就算你精打细算,决定全程靠公共交通和双腿丈量城市,也别以为就能高枕无忧。
在某些地方,你甚至会因为走路而“被罚款”。
比如济州岛那条著名的网红街“宝健路”,很多游客图方便就直接横穿马路。
这时候,可能就会有交警从某个角落里冒出来,微笑着递给你一张2万韩元(约合100块人民币)的罚单。
这笔突如其来的“交通税”,让很多人还没开始购物,就先体验了一把“破财”的滋味。
当然,交通费跟韩国的饭钱比起来,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如果你在韩国下过几次馆子,你一定会深深地怀疑,韩剧里那些主角们动不动就聚餐吃烤肉、喝烧酒,家里是不是都有矿。
有人走进明洞一家普通的烤肉店,按照在国内吃烤肉的习惯随便点上几盘肉,结账时一看账单,一顿烤肉花掉16万韩元,将近1000块人民币。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时候花上这一大笔冤枉钱块钱,可能就只能买到孤零零的四片五花肉。
还有网红多年的韩国部队火锅,也是一个“价格刺客”。
满满一锅看起来很丰盛,但仔细一看,最值钱的可能就是那几片薄如蝉翼的午餐肉。
想加点别的菜?对不起,那都是万元韩币起步。一块排骨一百块,一份鸡蛋五十多,而且很多店还要求两份起点。
花钱多也就算了,如果能吃到绝世美味,那也值了。但很多游客的反馈是,味道也就那么回事,甚至还不如国内的同款。
被吹上天的啤酒炸鸡,吃起来和外卖的水平差不多;被誉为国民美食的酱蟹,在很多江浙朋友看来,可能还不如家乡的“生腌蟹”来得鲜美。
有网友就形容某些韩餐是:“一口香,两口腻,三口哇啦吐一地。”
最后,无论是去日本还是去韩国的游客,都用“流血的钱包”为我们上了一课,是时候对国外旅行“祛魅”了。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通过影视剧、社交媒体上的精美图片和博主们的Vlog来认识世界。
我们以为国外的月亮总是更圆,国外的风景总是更美,国外的消费总是更合理。
高昂的物价、普通甚至不合口味的食物、拥挤的人潮……这些都是国外旅行中真实存在的部分。
幸好的是,如今风向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国庆中秋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均远远超过去年水平。
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去除了对国外的滤镜,重拾文化自信。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从壮丽的山川到璀璨的文化,有太多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发现的地方。
所以,下一次打算去国外旅行,不妨多看看真实的游客反馈,多做一些“避雷”功课。
毕竟,旅行是为了放松身心,而不是为了去印证一张照片的真伪,更不是为了去当一个被“照骗”的“大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