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10月10日讯(记者 刘丽媛 文/视频)很多人习惯把冻干果蔬脆当做零食吃,觉得这样营养又健康。可近日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冻干秋葵内部竟然有凝固的白色脂肪,怀疑是油炸的。记者探访市场发现,为了保证口感口味,很多冻干果蔬脆不是无添加的真“冻干”,部分产品配料表中,脂肪含量超过4成。
“秋葵脆里面的白色物质是什么?”近日,有网友上传了某连锁炒货品牌的蔬菜脆片的照片,表示自己吃的时候感觉口感不太对,掰开发现里面除了种子之外,还有很多白色的像面霜一样的东西。之后有不少网友留言表示,那是凝固状态的植物油。
市面上冻干果蔬脆真的都是油炸的吗?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探访了南京一些炒货店和超市。在一家以“食材本味·自然生活”为宣传语的零食店里,摆放着两款果蔬脆产品,其中一款含有12种蔬果成分,另一款含有9种水果,售价分别为78元一斤和138元一斤,里面秋葵、南瓜片、藕片等都保留了食材原本的形状与颜色,产品外包装上还写有“真空低温技术、保留食材本味”“新鲜零食轻负担”等字样,让人一眼看去就觉得十分健康。但事实真是这样吗?由于两种果蔬脆都是散称产品,包装上并没有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记者凑近货架,终于在品名、价格标签之后找到字体格外小的配料表,其中紧随蔬菜、水果原料之后的就是食用植物油,之后还有麦芽糖浆和食用盐。
在另一家连锁超市里,有混合蔬菜脆、缤纷水果脆、混合菌菇脆等多款果蔬脆产品。记者查看配料表发现,排在蔬果原材料后第一位的,均是植物油,根据配料表按含量排序的原则,这说明植物油的含量仅次于蔬果原材料本身。这几款果蔬脆的营养成分表中,脂肪占比从19%-44%不等,最高的脂肪含量竟然超过了4成。而记者顺手拿起旁边的两款薯片,其脂肪含量为17%,也就是说,看似健康的果蔬脆,脂肪含量竟然是大众印象中“垃圾食品”的两倍多。不过,记者还注意到,货架上还有几款单一水果成分的真冻干,配料表很干净,除了水果原材料外并无其他添加,营养成分表中脂肪含量为0。消费者如果真的喜欢吃冻干果蔬,一定要认真查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为啥冻干果蔬脆要用油炸?有业内人士表示,真正的水果蔬菜冻干应该是新鲜材料在-30摄氏度以下的真空环境速冻,达到快速脱水的效果,没有油脂添加,能保留原食材90%以上的营养,但这样的真冻干,吃起来口感并没有那么脆,入口后会有点黏糊糊的,且很容易受潮变软。为了提升口味口感,市面上的很多果蔬脆采用棕榈油、椰子油等植物油低温油炸,这样的成品比真冻干要好吃很多,外表看起来并不油腻,保留着蔬菜原本的颜色,给人很健康的感觉,但实际上营养损失严重,脂肪含量非常高,且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
多说一句
各类含有“健康”暗示的文字陷阱,该管一管了
当“自然轻负担”“真空低温”成为营销口号,当“食材本味无色素”成为吸睛噱头,掰开的秋葵脆片里凝固的植物油,揭开了所谓“健康”的真相,也折射出了对这类似是而非宣传的规范与监管的缺失。
像果蔬脆片这样使用文字陷阱暗示“健康”的食品,不在少数。它们的共同套路是,抓住消费者追求健康的心理,放大“天然”“原汁原味”“轻食”“无添加”等噱头,却避而不谈加工中大量使用了油脂、盐、糖等不宜过量摄入的成分,避重就轻地打造健康食品的形象。消费者在“自然生活”的品牌故事与五彩斑斓的蔬果外形中,很难意识到自己购买的实则是高油、高盐、高糖且营养流失严重的“垃圾食品”。
这种利用了消费者健康焦虑与双方信息不对称的营销策略,本质上是对消费者信任的透支。而究其根源,除了商家对口感与成本的权衡,更在于现行标准对此类“健康宣称”的界定模糊。新的加工技术、新的产品层出不穷,对消费者来说,“冻干”“低温油炸”与传统“油炸”的概念难免让人一头雾水。这就需要监管发力,及时对新工艺、新产品及其宣传口径进行规范:一是强制要求产品在显著位置标注加工工艺(如“油炸型冻干”),禁止用工艺名称混淆实质;二是严格规范“健康”“轻负担”等宣传用语的使用标准,对脂肪、含糖量等指标设立明确阈值;三是加强市售散装食品的标签管理,杜绝配料表“躲猫猫”的现象。唯有让产品的健康宣称回归真实与透明,才能打破消费者在“智商税”与“真营养”之间的迷茫,让健康零食不再是一场精心包装的营销游戏。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