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0月10日电 (记者夏晓伦)“提前6天拼假出发,不仅机票比假期高峰便宜近四成,景区里不用人挤人,还能跟着当地渔民体验撒网捕鱼,这趟‘错峰游’既省钱又走心。”武汉张先生的出行体验,体现了双节期间众多游客理性出行、追求品质的新趋势。
随着双节假期正式收官,全国文旅市场交出了亮眼答卷。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国庆中秋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
多个平台发布的数据也印证了上述趋势。携程发布的报告显示,国内长途游订单占比较去年提升3个百分点,出境长线游同样热度高涨,多个欧洲目的地订单实现翻倍增长。
从热门景区到小众秘境,从观光打卡到沉浸体验,游客的脚步越走越远,旅行的内涵也愈发丰富。携程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背后是游客对旅行意义的理解不断深化,“为情绪买单、为体验付费”的价值认同,正让消费选择更具个性与温度。
“分段式”错峰出行成为今年假期的显著特征,也让旅游体验与出行成本实现了“双向优化”。携程数据显示:9月25—30日期间,国内多地酒店花费可省20%;而10月3—4日,国内机票单程均价较前两日便宜超30%;如果选择在节后出发,预计更能体验到性价比高、氛围悠闲的旅程。比如10月9—10日,上海-重庆、西安-呼和浩特等多条航线较假期降价超五成。
专家表示,这种理性选择,既让游客避开了人潮拥挤,享受到更悠闲的旅程,也有效疏解了旅游行业在高峰期的承载压力,推动资源配置更趋合理,切实缓解了群众出游的痛点。
交通出行数据同样印证着假期的消费热度。T3出行数据显示,长假期间用户前往机场、火车站、客运站等交通枢纽的出行需求,较去年同期上涨近90%。其中,岳阳、遂宁、莆田、郴州、湖州、乌鲁木齐、临沂、长治、泸州、秦皇岛成为交通枢纽出行需求同比增幅前十的城市。
“就数据来看,前往这些城市交通枢纽的用户注册地大多为这些城市所在省份的省会城市。可见,不少用户选择异地邻近的小城市出游或是今年长假的一个特点。”T3出行相关负责人说。
专家表示,从各地文旅部门出台的刺激消费政策,到“休3凑12” 等拼假模式的出现,再到游客“错峰游”“深度游”的理性选择,供需两端的良性互动,正推动旅游业从“流量”向“质量”转型。(实习生叶恒希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