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正是“蟹”逅美好的最佳时节!这时候的螃蟹,膏满黄肥,肉质鲜甜,要是不趁此机会大快朵颐,那可真是辜负了老天爷的一番美意。说到吃螃蟹,最经典、最能保留原汁原味的做法,非清蒸莫属。但就是这个看似简单的“蒸”,可难倒了不少英雄好汉。经常有人抱怨:“为啥我蒸的螃蟹,腿掉了一盘子,黄也流得到处都是,腥味还特别重?”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把这个“蒸螃蟹”的活儿彻底整明白!
第一部分:蒸螃蟹,时间到底是多久?
这个问题可不能一概而论,就像穿衣服要分大小码,蒸螃蟹也得看个头!记住一个核心原则:水烧开上汽后开始计时。
小螃蟹(约2两左右):蒸10-12分钟。
中等螃蟹(3-4两):蒸12-15分钟。这是最常见的规格,15分钟基本妥妥的。
大螃蟹或海蟹(半斤以上):蒸15-20分钟。
计时小窍门:您可以观察蟹壳的颜色。生螃蟹是青灰色的,蒸熟后会变成诱人的橙红色。另外,计时是从蒸锅盖子边缘开始冒出大量蒸汽(也就是“上汽”)时开始算,别从冷水下锅就开始数哦。
时间不够,蟹不熟,吃了闹肚子;时间过长,肉质就老了、柴了,失去了那份鲜嫩。所以,这个时间把控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第二部分:牢记“4个要点”,螃蟹不流黄不掉腿,鲜甜无腥味
光掌握时间还不够,下面这4个要点才是让螃蟹“完美出炉”的秘诀!
要点一:冷水下锅还是热水下锅?—— 答案是冷水!
这是防止掉腿的第一关键!如果等水烧开了再把螃蟹放进去,突然遇到高温,螃蟹会剧烈挣扎,八爪乱蹬,不断撞击蒸笼,不断腿才怪呢。而冷水下锅,水温是慢慢升高的,螃蟹在不知不觉中被“温水煮青蛙”,等它感觉到烫想挣扎时,已经无力回天了,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蟹腿的完整。
要点二:肚皮朝上,姿势要摆对!
蒸的时候,一定要让螃蟹 “仰卧”,也就是白白的肚皮朝上。为啥?因为这样,螃蟹体内最精华、最容易流出来的蟹黄和蟹膏,正好被厚厚的蟹壳给兜住了!就像一个小碗,把所有的鲜味都牢牢接住。如果肚皮朝下,蟹黄很容易在蒸的过程中流到蒸锅里,那可真是太浪费了!
要点三:巧去腥,一片姜就够了!
蒸螃蟹去腥,不需要花里胡哨的料酒、葱段,有两处用姜足矣:
1. 蟹身上放:在每只螃蟹的肚皮上,放上一厚片生姜。姜的辛辣味不仅能有效中和螃蟹的寒性,其香气更能随着蒸汽渗透到蟹肉里,驱散腥味,激发鲜甜。
2. 水里也放:在蒸锅的水里,也可以扔几片姜和一小撮紫苏叶(如果有的话),这样蒸汽本身就带上了去腥增香的属性,从里到外呵护螃蟹的鲜美。
要点四:捆绑上锅,别怕麻烦!
很多朋友觉得绑螃蟹的绳子麻烦,买回来就急着剪掉。听我一句劝,蒸的时候一定要绑着! 绳子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防止它挣扎掉腿,二是能更好地保持它“肚皮朝上”的优雅姿势。等蒸熟定型后,再剪掉绳子,那时蟹腿想掉也掉不下来了。
第三部分:顺便聊聊,怎么挑到好螃蟹?
蒸得再好,螃蟹本身不肥也是白搭。最后,简单分享几个挑螃蟹的小技巧,保您一挑一个准!
1. 掂重量:同样大小的螃蟹,用手掂一掂,越沉的越肥,说明肉多膏满。
2. 捏蟹腿:用手指捏一下螃蟹的倒数第二条腿的中段,如果感觉很硬,捏不动,说明螃蟹很健壮,肉质饱满。如果一捏就瘪,那就有点“空”。
3. 看肚脐:肚脐凸出来的,一般膏肥脂满;肚脐凹进去的,大多膘体不足。
4. 瞧颜色:蟹壳要选青灰色、有光泽的;肚皮要白皙,不能发黑。蟹壳尾部与肚脐连接处,如果能被撑开看到黄色的印记,那多半就是“顶盖肥”了!
好啦,关于蒸螃蟹的学问,今天就聊到这儿。总结一下:冷水下锅、肚皮朝上、巧用姜片、捆绑上锅,记住这四大要点,再根据螃蟹大小掐准时间,您就放心大胆地蒸吧!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章和图片均有版权,未经允许,请勿抄袭、删改、盗用,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