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是镌刻在时光里的团圆符号
承载着万家灯火的期盼
月饼则是沉淀在味蕾间的温情载体
包裹着手作的温度与牵挂
松茸月饼里的团圆味
央金拉姆 格茸农布 汪晓洁
10月6日清晨,晨雾未散,香格里拉市建塘镇金龙社区的居民何六妹、知史竹玛已到城区农贸市场采购。二人娴熟地采购食材、挑选木炭、称量面粉,再仔细挑选菌盖紧实、菌柄粗壮的新鲜松茸,这是迪庆高原的馈赠,也是松茸火腿月饼的“灵魂”食材。知史竹玛称,迪庆松茸产自3500米以上原始森林,与本地风味独特的火腿搭配,是别处仿不来的味道。
中秋佳节
回到家中,揉面、备料,众人分工忙碌,热闹非常。何六妹将面团揉至光滑筋道,其他人备芝麻、糖水等配料,馅料制作毫不马虎:松茸切丁与火腿碎拌匀、化油炒香,鲜咸交融引人垂涎。知史竹玛用竹签蘸食用红,在月饼胚中央点红,寓意团圆,增添中秋仪式感。随后小心地将月饼胚摆进烤盘,送入炉中。木炭升温的同时,香气渐渐从炉缝中溢出:先是麦香,再是油香,最后是松茸的鲜醇,层层递进。
约半个时辰,第一炉松茸火腿月饼新鲜出炉。金黄的外皮泛着油光,轻轻一掰,酥皮簌簌落下,内里的松茸丁清晰可见,火腿的油汁润浸透馅料,咬一口,酥、香、鲜、甜在口中化开,满是高原的醇厚与中秋的温情。“快来尝尝!”大妈们笑着将月饼分给大家,老人接过月饼,眉眼弯弯;孩子踮着脚抢一块,吃得嘴角沾着酥皮,惹得众人笑声不断。
接近中午,屋里屋外都飘起了松茸月饼的香气。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切开月饼,热气裹挟着香味升腾。“中秋佳节,咱们迪庆人少不得这口松茸月饼。”何六妹和知史竹玛给孙辈递去一块,看着大家满足的模样,她笑着说,这月饼里除了本地食材的香味,还有阖家团圆的甜,这是属于金龙社区、属于迪庆最特别的中秋记忆。
手工月饼制作体验:沉浸式感受多民族文化交融
马建军 和靖云
【视频】
中秋佳节当天,香格里拉市香巴拉时轮坛城景区举办中秋月饼制作体验活动,吸引众多外地游客参与。
中秋佳节
活动中,工作人员让游客体验传统手工月饼制作技艺,成为了展示香格里拉民族文化的窗口。游客们通过制作香格里拉传统手工月饼,深入了解当地多元文化特色,感受各民族共庆佳节的和谐氛围,为香格里拉之行留下难忘回忆,也促进了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
中秋月饼——她用手艺续温情
张燕
中秋来临,维西县保和镇十字街巷间满是月饼甜香。糕点操作间内,和丽梅正在揉面制饼,这是她将母亲的手作月饼从家中小厨房搬至小店的第二年。
和丽梅常忆起,母亲曾凭做月饼手艺抚育兄弟姐妹,灶台热气、面粉香味与母亲揉面的模样,是她童年最温暖的记忆。如今,她严格遵循母亲方子,豆沙要自己一颗颗挑拣熬煮,熬到绵密不夹生;糖心馅料的红糖要用手刮成粉末,再与核桃、花生等拌匀;揉面时必须手腕发力,顺时针一圈圈转着揉,掌心的温度裹着面团,直到能轻松捏出光滑的剂子;包馅时要小心拿捏,既要“皮薄”不裂,又要“馅足”够味;饼胚点红曲粉亦如母亲当年,透着热闹的中秋味。
烤箱预热后,和丽梅总爱守在旁,看月饼鼓胀、表皮金黄、甜香满溢,便想起儿时母亲在炭火架旁等月饼出炉,掰给他们吃的场景。
“从中秋前半个月就开始忙,每天都是现做六百多个月饼才够。”她笑着说,眼里带着光,“大家能喜欢这份味道,我特别高兴。以前妈妈用这月饼撑起我们的家,现在我想让更多人尝到这份手艺,记住这份家常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