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晚,在皎洁月光与湖光山色的交相辉映下,第三届仙女湖非遗旅游欢乐周在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畔启幕。活动由仙女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新余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主办,并得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悉心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邹家洪,市政府副市长陈文华,市政府副秘书长刘焦华,区委书记、区管委会主任潘丽云,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小诚等市区领导与各界嘉宾共同出席开幕仪式,与现场观众一同见证了这场文旅盛事的开启。
王晓峰在致辞中指出,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开展的“非遗进景区”系列活动,正是响应号召,将非遗有机融入旅游景区,让传统文化在山水之间焕发新的活力,并对连续举办三届的仙女湖非遗旅游欢乐周,给予高度评价。
新余市仙女湖区委书记、区管委会主任潘丽云在致辞中表示,仙女湖区始终锚定“一区一地”目标,深度发掘“七夕文化”IP,持续探索文旅融合的创新路径,积极培育独具特色的非遗旅游品牌。他指出,本届非遗旅游欢乐周是一场非遗文化的盛宴,也是一次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更是集中展示仙女湖文化软实力、驱动文旅消费能级跃升的关键之举。
仙女湖浸润着“仙女下凡地”的浪漫基因,非物质文化遗产跃动着“活态传承”的强劲脉搏。当浪漫基因与强劲脉搏同频共振,第三届仙女湖非遗旅游欢乐周搭建起一座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火”向未来的桥梁。
本届非遗旅游欢乐周打破传统展示模式,采用“大舞台+特色点位”的联动形式,将安代舞、英歌舞、徐沟背棍、广西山歌、苗族飞歌、马头琴、长调、呼麦、博克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融入仙女湖老街牌坊、琴瑟相知亭、鹊桥、游客中心、荷花池等特色场景中,开展全天候流动式展演。游客在漫步游览仙女湖的过程中,可随处感受多元文化交融的魅力,各个点位的精彩演出引得众人纷纷驻足欣赏、拍照打卡,现场氛围热烈而生动。
非遗市集里,更是人潮涌动、笑语盈盈。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在布置精美的展区内,向游客朋友们展示新余夏布绣、庆阳香包、光福核雕、怀养堂药膳等二十项非遗技艺及九尺板鸭、荣昌卤白鹅、烤全羊、桂林米粉等二十项非遗美食。游客不仅可近距离欣赏传统手工艺,更能畅享“舌尖上的非遗”,在风味流转间品味传统文化的绵长。多个美食展位前排起了长队,不少游客一边品尝,一边与传承人交流制作技巧。这种“可听、可食、可触”的多元体验,让非遗从“遗产”变为“鲜活的生活”。
夜幕降临,流光溢彩的仙女湖与华灯闪烁的开幕式舞台共同绘就了一幅湖光夜画。晚会在《华复舞韵》的矫健舞姿中正式启幕。随后,恭城油茶、酉州苗绣、满族刺绣、桂林米粉等11位非遗传承人联袂登场,演绎《今夕如愿 非遗梦华》T台大秀,向观众集中呈现一系列凝聚匠心精神的非遗工艺品与地道美食,尽显非遗在新时代的风采。2010年CCTV《星光大道》年度季军歌手石头登台献唱,一曲《雨花石》响彻湖畔,瞬间点燃全场热情,引来掌声如潮。山河共此情,家国永同心,在举国同庆的时刻,全体演员共同唱响《歌唱祖国》,舞台下千百面国旗随着节奏挥动,点点星火汇聚成赤诚的浪潮,在湖光夜色中澎湃不息。
本届仙女湖非遗旅游欢乐周在充分汲取前两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焕新升级,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亮点,突破传统非遗展演模式的局限。活动特邀内蒙古通辽市乌兰牧骑,每日中午及晚间在实景演绎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尔沁婚礼》。在这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中,游客不再只是台下的观众,更化身为婚礼的“座上宾”。从步入景区开始,他们便受到草原迎宾舞与下马酒等传统仪式的热情迎接,随后亲身参与一场原汁原味的草原婚礼,并品尝地道浓郁的蒙古喜宴,全程沉浸于草原文化的真实氛围之中,感受非遗“活”在当下的温度与魅力。
据悉,10月5日、10月6日,除了非遗大集、非遗展演、《科尔沁婚礼》和蒙古喜宴外,还将举行两场非遗主题晚会,特邀计听然、宇桐非等内地知名歌手倾情献艺。
“仙女湖非遗旅游欢乐周”已连续举办三届,逐渐成长为仙女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为非遗文化的展示、传播与传承搭建起持久而开放的舞台。展望未来,仙女湖将借助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推动非遗在文旅融合中守正创新,不断提升仙女湖风景名胜区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持续为新余市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来源:仙女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