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回老家第一天,小编直接被县城盒马的人流吓傻了。 晚上八点,生鲜区挤得跟早市一样,试吃瑞士卷的队伍拐了三个弯,大爷大妈拎着比脸还大的麻薯袋子边啃边扫码这哪是超市啊,这分明是县城版迪士尼现场。
我表妹,一个在杭州做运营的95后,指着冷藏柜里的盒补补枇杷秋梨膏跟我说:“姐,这玩意儿现在是我们组里过节尽孝标配,比脑白金好使! ”货架旁边堆着刚拆箱的9.9元矿泉水,几个初中生模样的孩子蹲那儿算账:“24瓶平分一人6块,比小卖部便宜两块! ”
盒马自己可能都没想到,它在大城市跟山姆死磕七年没赢的仗,居然在县城找到了突破口。 2024年新开的72家店里,三成砸向了三四线城市和县城,连镇级市场都没放过。 浙江织里镇的盒马NB店开业当天卖了96万,直接把上海的同款店甩在后头。
但时间倒回2016年,盒马可不是这么玩的。 那时候侯毅刚离开京东,拉着阿里系资源搞出盒马鲜生,首店就摆上帝王蟹和波士顿龙虾,马云还亲自去站台。 内部人称它“第二个天猫”,架势就是要对标山姆,把中产钱包锁死。
会员制成了盒马第一个跟头。 2019年它推出218元年费,后来甚至搞出658元的钻石卡,结果呢? 海南一家店三个月亏了970万,福州店半年亏掉4000多万。 到2022年底,付费会员才300万,占注册用户的5%。 去年底它干脆取消会员制,今年8月最后一家X会员店关门,五年折腾彻底熄火。
盒马邻里号称“未来十年最重要战略”,结果一年不到就从北京西安撤点;盒马MINI试水社区团购,也是匆匆下线。 最戏剧性的是2023年10月,盒马搞出“移山价”,跟山姆打榴莲千层价格战你卖128元我卖99元,你降到98.9元我压到89元,最后山姆咬牙挂出88元标签。
为啥转向县城就灵了? 山姆的260元会员费像道墙,县城年轻人可不愿买单。 但盒马不要门票啊! 徐州新店首月销售额冲到4500万,常熟开业时试吃队伍排到商圈外。
这些地方的人均消费力吓人:70%有房产,58.5%有车,近六成没房贷。 清华那份县域报告说,他们购物时有种“松弛感”。
盒马还学聪明了,不再硬刚山姆的网红烤鸡和麻薯,转而捣鼓自有品牌。 盒补补的养生茶包去年销量涨了155%,枇杷秋梨膏成销冠;口粮茶上架一个月单品破百万。 现在盒马自有商品占比35%,比死磕会员费时利润高多了。
山姆那边也不是没动静。 它试过下沉,在昆山开县级市店创过销售纪录,但问题一堆:消费者投诉生鲜不新鲜,垃圾袋变薄,连热销零食都换成普通超市货架常见的品牌。 有人吐槽:“我花260元会费,就为买好丽友派? ”
Costco来中国也凑热闹,杭州店没开业就靠199元会员费收走1194万。 但它电商配送跟不上,10公里内满199元才包邮,比山姆99元包邮1小时达差一截。 零售业的人说,这些外资巨头在本地化供应链上总慢半拍。
盒马现在把宝押在两条路上:盒马鲜生主攻一二线城市生鲜,超盒算NB当“穷鬼超市”攻社区7块950ml鲜牛奶,9.9元24瓶水,明显冲着价格敏感人群去。 但问题又来了:去年上海消保委抽查说盒马自有品牌投诉率比行业高47%,生鲜变质问题占63%。 有顾客抱怨品质不如从前。
所以你说,零售这仗到底该怎么打? 是学山姆用会员费筛高端客户,还是像盒马这样撕掉标签通吃全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