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上海以“文旅商体展多业态融合”为核心,推出一系列特色夜间文旅活动,从花车巡展到光影盛宴,从博物馆夜游到主题乐园限定秀,全方位满足市民游客假日需求。据上海旅游大数据监测,10月1日全市共接待游客358.47万人次,同比增长18.50%,夜间文旅消费成为拉动假日经济的重要引擎。
主题乐园“夜秀”扎堆
国庆、中秋假日期间,上海各大主题乐园纷纷推出夜间限定活动,用科技与创意打造视觉狂欢。
上海迪士尼乐园推出限定版城堡幻影秀,将烟花、火焰、水幕、激光与投影深度融合,搭配经典迪士尼音乐,演绎“童话梦境”“勇气冒险”等主题篇章,让城堡化身沉浸式光影舞台,每晚吸引数千游客驻足观赏。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创新融合非遗与科技,一边是“非遗板凳龙”舞出传统韵味,一边是“海天鲸艳·无人机烟花盛典”在秋莲河上空绽放——数百架无人机组成“鲸鱼跃海”“国旗飘扬”等图案,搭配绚烂烟花,勾勒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奇幻画卷。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上演大型无人机与烟花秀,以“致敬祖国”为主题,用科技手段将孙悟空腾云驾雾、天宫遨游的国潮场景搬上天幕,邮轮、烟花与国潮元素交织,打造独特的港口夜间景观。
临港滴水湖环湖景观带推出特别版烟花秀,以广阔湖面为“天然幕布”,烟花与灯光倒映水中,带领观众穿越临港新片区发展的关键节点,感受新城夜间魅力。
文旅地标“夜游”上新
从古典园林到城市地标,上海多个文旅场所打破“日间游览”局限,解锁夜间新体验。
世博文化公园成为双节夜游热门地。25辆上海旅游节参展花车在此巡展,展示各地旅游资源与传统文化;双子山脚下更推出“花车夜市+花园夜游+赏花赏月”沉浸式活动,游客可在花车旁打卡、逛文创市集,伴着月色漫步园林。
豫园以“豫享山林”为主题开启夜游模式,化身“流动的夜间实景博物馆”——在350米长、50分钟的游览动线上,24处景点通过灯光与讲解焕新,游客分批次、小团队跟随讲解员,在青砖灰瓦间感受老上海的夜间韵味。
上海大观园突破传统园林游览模式,推出“幻境前尘人间虚市”沉浸式夜游:月色下,灯影映照着亭台楼阁,演员身着古装演绎《红楼梦》片段,市民游客可穿梭其中,在“虚实交织”中创造专属红楼记忆。
上海动物园邀请大小朋友开启“夜游冒险”,参与者化身“动物学家”,在专业向导带领下探索夜幕中的动物王国,观察长颈鹿、狮子等动物的夜间习性,揭开夜晚动物世界的神秘面纱。
文博场馆“夜开放”延时效
为助力夜经济,上海多家文博场馆延长开放时间,并推出特色夜间活动,让文化消费“不止于白天”。
双节期间,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天文馆延长开放至晚间,前者推出“国庆中国龙奇妙夜”,通过互动展览、科普讲座解读“龙文化”与古生物知识;后者开展“邂逅星空”公益观月活动,游客可借助天文望远镜观测月球,聆听天文科普。
浦东美术馆为年度重磅展“缔造现代: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瑰宝”延长开放至23时(9月5日-10月26日),该展览开幕至今已吸引约60万人次观展,夜间观展不仅能避开白天人流,还能在灯光下感受印象派画作的别样质感。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等场馆节日期间正常开放,并将运营时间延长至19时,方便市民游客下班后走进博物馆,在文物与历史中度过充实的夜晚。
国庆中秋假日期间,上海用“夜秀、夜游、夜展”构建起多元夜间文旅矩阵,既让市民游客感受到城市的烟火气与艺术感,也为夜间经济注入文化动能,进一步彰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活力与魅力。
原标题:《夜上海燃爆双节!国庆假日首日,上海接待游客358万人次》
栏目编辑:杨硕 题图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图片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杨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