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博主Christian Grosi在2023年9月去张家界玩,拍到一个中国人背着外骨骼机器人走路,那东西轻得跟背个书包差不多,不到两公斤,他当场脱口而出“This is the future”,不是装的,是真的被惊到了,视频传开后播放量超过一千七百万,连印度的媒体都转了。
这东西在中国能租,一天一百五十七块,买下来也就七千左右,在美国呢,同样的设备要五万多美金,还得医生开处方才能买,美国人用不上,普通人根本摸不着,可在中国,你去景区就能试,不用审批,不用排队,租半天就能体验一把未来科技。
中国能做到这么便宜,是因为有完整的供应链,传感器、芯片、轻材料都能自己造,成本自然低,美国那边很多零件得从外面买,工厂也少,价格就上去了,中国企业喜欢把实验室里的东西直接变成老百姓能用的产品,比如大疆无人机、扫地机器人,技术一出来就落地到家里,美国公司更偏向军工和医疗,普通人的日常需求他们不太在意,制度也不一样,美国医疗体系复杂,FDA认证拖得久,保险还层层设卡,普通人想买个高科技产品很难,中国这边直接当成智能穿戴卖,不用走医疗流程,门槛低得多。
这不是偶然,中国很多科技产品都这么走过来的,苏州有帮人走路的AI机器人,深圳出了能康复的智能衣服,宁波做的人造假肢,几千块就能买,这些产品不是靠钱堆出来的,是靠用户用了之后一点一点改出来的,共享单车、拼多多、TikTok也是这么慢慢长大的,政府也在推,张家界、乌镇这些地方,景区里摆着科技体验点,游客随便试,试多了就习惯了。
不光是科技产品,吃的也一样,最近不少人买国产大米、茶叶,品质不差,价格也实惠,比如烈隐五常米,福鼎老寿眉,新会陈皮,班章熟普,冰岛古树茶,都是真货,包装不花哨,味道却实实在在,这些和外骨骼机器人一个道理,不是让你抬头看,而是让你伸手就能拿到,科技也好,食物也好,中国正在做的,就是让普通人也能用上好东西。
那个美国游客在张家界喊出来的时候,没想国家竞争,也没想科技领先,他就觉得这玩意儿太真了,不是电影里演的,不是实验室里锁着的,是街上能租、景区能试、钱包能掏出来买的,他看到的不是口号,是活生生的日子,别人家的高科技还在医院里躺着,中国的已经摆到景点,人人都能摸一摸,试一试。
他那一声尖叫,不是因为惊讶,是被震住了,他发现未来的科技,不一定非得贵得让人不敢想,也不一定非得锁在实验室里,它可能是你花一百块租半天的小玩意儿,是你在景区随手一试就碰上的变化,最让人心里一紧的是,科技不该是少数人玩的,它该是每个人都能摸得着、用得上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