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北京餐饮业近年来面临持续挑战,2024年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1.3%;202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67%。
2025年9月26日,北京市商务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北京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这份被业内称为“餐饮九条”的政策,试图为正处于多重压力下的餐饮行业注入一剂强心针。然而,尽管税费优化和柔性执法获得认可,但多数经营者对审批松绑与融资贴息等政策反响平平,有经营者表示对于扭转餐饮业下滑依旧是杯水车薪。
“餐饮九条”围绕税费减免、简化审批、融资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推出9项具体举措。
多位餐厅经营者表示,税费优惠是九条政策中最受关注的。根据规定,截至2027年12月31日,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免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5%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资源税等。
“我这个店是一般纳税人,一般纳税人额度挺高的,因为是小本经营基本也没办法抵税,所以每个月光那个交税都很头疼。”北京中式餐厅酒拾久座裴老板算了一笔账,当前月销售额不到20万,之前交税接近1万,新措施实施后税负有所减轻。
北京某连锁餐饮品牌江店长表示,其实此次的税收优惠政策自疫情以来就一直在实践,此次不过是将其以政策的形式进一步规范化,“当前像我们这个店其实仅能维持不亏本的状态,所以这样的税收优惠其实有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我们的负担。”
几位餐馆负责人表示柔性执法机制的引入更是一大突破,优化措施明确对餐饮单位实施“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综合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指导约谈等方式,督促整改、引导依法合规经营。
北京中关村附近某中式餐厅员工认为柔性执法有其必要性,“有一次我们营业时间客流量较大所以垃圾桶有点满,城管过来检查之后发现之后直接就要罚款10万。”他回忆到,“还有一次说中关村有规定,一个店只能挂一个店名的牌子,我们门口挂着一个店名,店里挂着招牌菜‘酸菜鱼’的标识,他们说这个也算是挂了两个招牌,强制要求我们拆除,我们问是哪条规定,他们也说不清,最后闹到领导来才解决。”
但另一方面江店长认为柔性执法也可能带来监管标准模糊的问题。“宽松的政策应当辅以严格的监管”,江店长表示,“过于宽松的政策可能会造成食客对于后厨卫生和消防安全的担忧,有的店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标准和规范,但不代表所有店都自律。”
流程简化层面,新政策对300平方米以下小店装修免于办理施工许可,不再单独开展消防验收备案,可不办理消防安全检查;食品经营许可取消面积和专间限制,对餐饮服务管理、餐饮服务连锁管理经营免于现场核查。
燃气接入方面推广三零服务模式,评估符合“小微工程”的餐饮企业,实行“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三零服务模式,用户仅需承担户内灶具和报警通风系统费用,且办理时限压减至4-12个工作日。
融资支持方面,在京注册中小微餐饮企业办理首贷业务可获得20%的贴息,创新型中小企业贴息比例更高达40%。
多家餐馆负责人认为,对于正在筹划开店的创业者而言,这些措施预计将降低入门门槛,但是对于当前已经实现稳定经营的企业似乎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江店长表示:“政策理论上取消了专间面积与经营场所面积的限制,但是当前后厨布局已固定,不会因政策调整。”
运营多年的餐馆当前已经有了完整的后厨设备,江店长说:“尽管文件明确燃气‘三零’,但实际接入成本约为7-8万元左右,而且我们附近的餐厅不管是用电用火还是用燃气,都已经形成了定局,让我们现在拆了重装燃气,除非成本降三分之一以上,否则根本不会考虑。”
图源:小红书
裴老板认为当前每年常规的食品经营许可审批流程已经发展地非常完善,“都是通过线上申请,然后相关部门派人过来核验,整个流程其实目前也就一两周的时间,并且需要我们操作的步骤也不多,所以是否免于现场核验其实都差不多。”
裴老板提到,消防验收虽改为备案制,街道与消防部门后续检查并未减少。“政策说的是备案,但真出了事,责任还是我们的,所以这方面我们该做的步骤一样都不会少。”
对连锁品牌门店拓新方面的影响方面,江店长表示:“连锁餐饮在拓新门店时首先考虑的是当前门店的盈利情况,比如说10家店中有6家店保证了连续的盈利才会考虑拓新,但据我所知我们品牌当前远远低于这个数字,所以即使优化措施落地但是也不会考虑增开新门店。”
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7月餐饮行业整体营收792亿元,同比下降3.6%;上半年北京规模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利润总额同比骤降67%。
“成熟的餐厅的运营是建立在自身建立的品质体系之上的,而非为了应付检查。”江店长表示,政策松绑让人欣喜,但行业的长远发展终究要靠自身的价值创造与体验升级。
根据国家统计局及行业报告数据,2022年全国餐饮收入受疫情影响同比下降6.3%;2024年1-8月,全国餐饮相关企业注册量减少44.4万家;与此同时餐饮相关企业注销、吊销量超过160万家,超过了2023年全年注销、吊销量的九成。
业内专家表示,餐饮行业的深度调整仍将持续。除优化措施外,9月国家层面还密集出台了两项重磅政策,进一步推动行业洗牌。
9月1日,最高法关于社保新的司法解释开始施行,其核心是明确任何“自愿放弃社保”的协议均属无效。(面临“社保阵痛”,餐饮业极限压缩成本)
9月28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餐饮服务连锁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旨在终结连锁总部“只收钱不管理”的粗放模式。(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餐饮连锁新规,明确总部食品安全责任)
新规首次明确,根据门店规模对餐饮连锁企业总部实施省、市、县三级分级监管;并要求连锁企业建立“总部每月调度、分支机构每周排查、门店每日管控”的三级工作制度和机制。这意味着总部不能再将食品安全责任简单地推给加盟门店,必须主动承担起统筹、管理和监督的责任。
面对成本压力,越来越多的餐饮品牌开始推动设备自动化、无人化与智能化升级。餐饮精细化管理专家卢南提出“固定工+小时工+第三方代工”的灵活用工模型,多个品牌已实现人力成本降低5%-7%。
未来食创始人余奕宏在红商网报道中表示,随着外卖补贴影响用户对价格的价值认知,堂食应通过提供更好的口味和体验来赢得顾客。“99%的顾客进店都是为了一道‘非你不可’的招牌菜,这道菜是品牌在食客心智中扎根的锚点。”
在“餐饮九条”的政策东风下,正如余奕宏所说,那些能平衡好合规成本与用户体验的餐厅,才有望在行业洗牌中脱颖而出。
撰文 | 意欢
下一篇:一口鲜香唤醒老北京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