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河南的胡辣汤又 “火出圈” 了 —— 它同时登上了《人民日报》《河南日报》。不看不知道,原来胡辣汤背后还藏着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现在,这碗飘着胡椒香的热汤已经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成了承载中原文化与乡愁的符号。
据报道:在全国各地经营胡辣汤生意的逍遥镇人有1.6万,经营门店近4600家,带动增加收入达10亿元。西华县现有12万“熬汤人”,遍布大江南北。如今,胡辣汤产业带动西华县粉条、面筋、香油、陈醋加工、大葱种植等配套产业,约20万人从事相关产业,年产值突破40亿元,当地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5%以上。西华县形成集种植、加工、经营、销售、培训、服务于一体的全链条胡辣汤产业链。
实际上,有关胡辣汤的故事还有很多。此刻,小编想给大家推荐一本关于胡辣汤的书 —— 王少华老师的长篇方言小说《天下胡辣汤》。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书写河南胡辣汤题材的长篇小说,是方言文学的代表作家王少华的又一力作。
小说始于抗日战争时期,收尾至21世纪初期,介绍了胡辣汤的缘起,讲述了“中原苦难地”祥符城里,胡辣汤三大流派由分歧、对立到融合、发展,最后合力把胡辣汤端到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的餐桌上、使穷人饭登上了大雅之堂的故事。一碗胡辣汤,道尽了河南人对家乡热土的爱恨情仇,绘出了中原人野蛮生长、不屈不挠的文化底色。
作者简介
王少华,中国小说家、编剧。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河南省劳动模范,首届开封文化奖章获得者。
小说代表作有《孤独的清晨》《透过林荫有星光》《昆仑悲秋》《百年祥符》《宣和画院》,“长河三部曲”(《寺门》《门神门神扛大刀》《宋门》),《王大昌》《人是衣裳马是鞍》《老街会馆》等。其中《孤独的清晨》获上海萌芽文学奖,“长河三部曲”获河南省第六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影视剧代表作有《祥符春秋》《大河图》《大河儿女》《世纪突围》《中国脊梁》《第五个空弹壳》《第六个嫌疑人》《第七座墓志铭》《美丽的事》《蝴蝶》《追爱十年》《一代洪商》等六百余部集。
曾荣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剧金鹰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南五省电视金帆奖”“河南电视大河奖最佳编剧奖”“河南省电视大河奖一等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河南省十大文艺精品奖”等奖项。
精彩书摘
日本人攻打祥符城北门的时候,艾三在寺门安顿好老娘之后才离开祥符城。艾三所在的特务营隶属商震的三十七军,任务是配合固守祥符的孙桐萱部执行情报任务。在日军猛烈攻击下,眼瞅着祥符城难保,特务营接到命令撤离城区,在杏花营附近监视日军动向,因为日军土肥原部的用意很明白,就是要拿下祥符后再一路向西拿下郑县,然后奔武汉而去。艾三接到上司命令的具体任务就是,伪装成逃难贫民,守候在杏花营与祥符城之间监视日军动向。谁料想,日军拿下祥符城后,又不费吹灰之力地拿下了杏花营,发大水时,别说日本人冇来得及跑,距离日本人二里地的艾三同样冇来得及跑,这才被大水给淹在了中牟的凹腰村。
艾三瞅着被水淹没的村南头,自嘲地花搅道:“可好,可得劲,日本人过不来了,恁也回不去了,就待在这儿喝汤吧。”
章兴旺:“三哥,这两大锅汤被你整得恁好喝,你是蒙的呢,还是有偏方啊?”
艾三斜愣着眼瞅着章兴旺:“偏方?啥偏方?你以为这是熬中药啊?”
章兴旺:“三哥,这你可不知了吧,胡辣汤早先就是个药方子。”
艾三:“我真不知,你能蛋,你给我喷喷(说说),胡辣汤早先咋是个药方子?”
章兴旺:“传说在宋朝,宋徽宗黑间(夜晚)爱压宫里窜出来,跑到樊楼上去会娘们儿,早起吃早饭的时候,吃啥啥不香,可把御厨给急得劲了,皇上胃口不好直接影响龙体啊。某一天,有一个叫严嵩的人进到宫里,把一个药方献给了宋徽宗,让御厨按这个方子熬汤喝试试。你猜咋着,结果宋徽宗喝罢那个方子熬的汤,顿时龙颜大悦,一个劲儿地说好喝,当即就把那碗汤命名为‘御汤’。压那以后,宋徽宗胃口大开,每天早起都要喝上一碗‘御汤’。那个叫严嵩的人受到了赏赐不说,还被皇上留在了宫里。后来才知,那个‘御汤’方子就是胡辣汤的前身。”
艾三斜愣着眼瞅着章兴旺:“你压哪儿听说的?瞎球喷。”
章兴旺瞪起眼:“真的!”
“还煮的呢!”艾三的眼斜愣得更狠了,“傻屌,你说的那个严嵩他压根儿就不是宋朝人。”
章兴旺:“不是宋朝人,是哪朝人啊?”
艾三:“明朝的,差几百年呢,还宋徽宗命名‘御汤’,鱼汤吧!”
章兴旺:“反正,反正都说胡辣汤是宋朝人发明的。”
艾三:“你反正个球!”
章兴旺:“反正,反正,反正三哥你熬的这两锅汤,跟我喝过的所有汤都不大一样……”
艾三:“你说说,咋个不一样?”
章兴旺:“你肯定有配方,绝对不是瞎蒙的。”
一直冇吭气的石老闷附和道:“我觉着也是,瞎蒙绝对蒙不出这个味儿。”
艾三瞅了瞅石老闷,又瞅了瞅章兴旺,不轻不重地说了一句:“在寺门住的人就是能蛋啊。”
注:精彩书摘选自《天下胡辣汤》,王少华 著,河南文艺出版社2024年7月出版。本文部分内容源自2025年9月25日《人民日报》。
来源:河南文艺出版社,供稿:王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