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洞佛峪景区,早已是济南户外爱好者心中热闹非凡的“城市后花园”。有山有泉,古迹人文,般若寺,禹王台,隋代造像,清人题刻,萃然汇集,灵山秀水、奇峰幽谷,更以其丰富的徒步路线选择和便捷的交通条件成为老少咸宜的周末休闲与户外胜地。
全天免费开放,无需购买门票
这条环线为何备受推崇?
一是景致荟萃,一路串联起古迹遗韵(佛峪塔、般若寺、关帝洞、韩复榘泳池遗址、龙洞寺遗址、摩崖石刻)、潺潺清泉(林汲泉、壶嘴泉)、幽深峡谷(藏龙涧)、奇特地貌(一线天、猴梯、天坑)以及网红打卡点(凤凰池、网红秋千、佛峪胜境、老龙头、悬空寺、小方塔等)。
二是路况友好不易迷路。主线路清晰,大大降低迷途风险,沿途往来驴友众多,随时可求助。
龙
三是完美闭环不走回头路。环线设计,起点即终点,一路向前,移步换景。
在这里,你可以沿着蜿蜒小径登山,感受运动的酣畅淋漓;又能在峡谷溪流中戏水,让清凉的水花驱散暑气,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是预算有限又想尽情游玩的绝佳选择。佛峪不仅有着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但个别路段如“小一线天”(上部)、“小涧陡崖”、“猴梯”、“无间道”等,需一定体力、经验。
佛峪的活动,需要大半天。夏天的最后尾巴,更应该玩的是佛峪盛景。
登山、戏水、观瀑布,一公里多的山涧水潺潺流淌,清澈、清凉。
沉积岩地貌,石缝间滴水涟涟,山泉不断。
有人搬了几块石头坐在水边,有人带着桌椅露营,有人在捉小鱼,有人在玩瓶盖漂流赛。岸上还有人露天炒鸡、铁板鱿鱼。
佛峪胜境牌楼
乾隆时期,在此隐居(石室)读书的周永年、郝允哲、方昂考中了进士。佛峪里的林汲泉也因为周永年(自称林汲山人)的名气大而闻名。到了乾隆末年,佛峪已经被认定是“大儒读书地”,慕名来此的游客数不胜数。清人李湘诗中说:试将龙洞比,景物更翛(xiao)然(超脱自在)。
洞
名士是佛峪的灵魂。
在佛峪看到的“观瀑亭”山崖,古时叫禹王台,也称灵台。《尔雅》中说的情景:大山宫小山---大山围绕一座小山,灵台,就如同被大山合围的小山,这个感觉可以在灵台东侧的崖边路上感受到。一副79年的佛峪山水图中更感身临其高。
此处,正对“浴佛池”的瀑布。上面建了亭子(不是现在的亭),对亭子记载中,有说名为:听雪、听涛、观瀑、望翠等。那时佛峪被赞“瀑千条、红叶万山响”。
灵台的西侧,是般若寺,建于隋朝。民国时重修,重修碑记碎裂成几块成了台阶石。遗址这里,一度成为“农家院”,院内铁笼里还有鸡鹅。寺已非寺,“寺内”山壁上、在遗址对面的岩石上,还留有完整清晰的碑刻;山壁上刻的佛像,清朝时就多有剥落。面向山壁,退后几步向上远望,在绝壁高处,竟然还有五尊坐佛,纹理鲜明如画。倚山为墙的般若寺,虽荒残,韵还在。
距今1400年(隋)的佛造像
龙洞以奇胜,佛峪以幽胜,两两遥相辉映。
经典环线参考
马蹄峪凤凰池→网红打卡秋千→三路交汇(可去石隐洞、擎天柱返回;可去三界碑、朱凤山;可回白云山)→佛峪塔→佛峪(瀑布、林汲泉、般若寺、观音堂、关帝洞等)→壶嘴泉(罗圈峪、三神庙)→韩复矩游泳池遗址→佛峪沟→小方塔(悬空寺)→老龙头→小一线天(上部2米有难度)→小涧口(可往回看悬泉;上无间道,难度很大)→龙洞沟(在沟里走)→蓬莱仙境→龙洞寺遗址(从西侧山根走)→诚应岩→钻龙洞(带手电,注意头上脚下,至大洞出口返回)→天坑→下猴梯(有危险,如果不行,从天坑往聚仙台走,可下到藏龙涧)→隋代墨迹、佛造像→藏龙涧(可上独秀峰看摩崖,走摸字悬路到报恩塔,回老君崖,体验狭路相逢等结束行程)→龙洞三潭(白龙、黑龙、黄龙,基本无水)→金沙泉→一线天→沿台阶路回程
去佛峪直接导航“龙洞风景区佛峪停车场”,目的地有停车场,停车后也有明显的路牌标识,按照指引即可到达佛峪胜境。
佛峪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龙洞佛峪
龙洞风景区佛峪停车场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G2001与兴隆枢纽立交交叉口正北方向1958米
(部分图文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