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一杯奶茶加上打包费13元,可起送价却要18元。”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消息称,单点中杯奶茶难以达到外卖起送门槛,需要加购小料、周边或升级大杯才能下单配送,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称,为喝杯奶茶,点了4包手帕纸才凑够起送费。济南市场情况如何?商家起送费标准如何制定?
凑单成配送必选项
多家奶茶单价“够不着”门槛
“霸王茶姬的起送费要20元,可店里不少产品单价都是17元,总是差一点才能起送。”李女士反映,由于门店不提供珍珠、零食等低价“凑单神器”,只能升级大杯或点两杯饮品,浪费且不划算。
然而,此类情况在奶茶行业并非个例。9月22日,记者探访多家主流奶茶品牌的外卖规则发现,蜜雪冰城、阿水大杯茶、一点点、霸王茶姬等品牌均设有15–25元不等的起送费,但店内均有多款饮品单价低于该“门槛”。
例如,沪上阿姨(宽厚里南门)店起送费为18元,点一杯9元的话梅柠檬水需再凑9元才能下单,其波波奶茶、茉莉奶绿等产品即便升级大杯也达不到起送标准。
阿水大杯茶(山师水云间店)的茉莉飘雪、爆打柠檬茶等饮品同样无法单独满足18元起送要求,消费者最高需额外支付9元凑单。蜜雪冰城(山师店)起送费为15元,若只点一杯4元的柠檬水,则需凑足11元的小料、零食,或购买4杯才能起送。
记者进一步发现,起送费仅计算商品原价与打包费,不包含配送费。这意味着即便消费者凑满起送金额,实际支付时还可能面临“二次加价”。
此外,同一品牌不同门店的起送费标准也存在明显差异。以“一点点”为例,其窑头路店与宽厚里店起送费为0元,而悦立方店与玉函银座店为20元,世茂广场店高达25元;“茶百道”窑头路商业街门店起送费为23元,银座商城店则为20元。
起送费由公司统一制定
根据配送距离、成本等制定
为方便消费者凑单,不少奶茶品牌也“颇费心思”,在常规小料之外,还上线了碱水面包干、红油灯影鸡丝、芝士薄脆等跨界零食,甚至纸巾等日用品,价格多在1-10元之间。
沪上阿姨、阿水大杯茶、一点点等品牌门店店员均表示,外卖平台的起送费标准由公司总部统一规定,门店无权自行更改,建议消费者通过加购小料或低价零食满足起送要求。
那么,品牌设定起送费的标准如何制定?一位济南益禾堂的加盟店主告诉记者,尽管外卖收入直接结算给门店,但起送费、配送费、优惠活动等均由品牌总部统一与平台对接设定,门店没有权限更改。
“每款产品利润不同,部分低价单品在扣除原料、平台抽成和配送费等成本后,可能面临亏损。”该店主解释,总部基于门店各类运营成本制定的起送费标准,而且起送费是根据商品原价计算,消费者叠加平台优惠券后,实付金额往往会更低。
茶百道济南区域负责人同样表示,外卖起送费由公司统一制定,并会根据配送距离、经营成本等因素动态调整。例如,超过三公里的订单配送成本上升,门店需额外承担部分配送费,若消费者仅点一杯低价饮品,商家利润将无法覆盖成本,导致亏损。
“我们会将此类情况向公司总部反馈,看看能否优化起送费标准。”上述负责人表示。
“中杯不得不升级成大杯。““有些奶茶本身就有小料,再凑单加几种小料快成八宝粥了。”走访中,不少消费者表示,商家设置起送费可以理解,但当前“起送费高于多数单品价格”的做法,为单人单杯的即时消费设置了一道不必要的障碍,抬高了实际花费和心理门槛,甚至直接“劝退”了部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起送费到底该怎么定?
专家建议:与所售商品单价挂钩
有外卖平台数据显示,下午茶时段因起送价放弃订单的用户超过两成;而在一消费者投诉平台,近三个月来,关于此类“强制消费”相关投诉量也在快速上升。
商家起送费标准有无相关国家规定标准?
记者搜索发现,2023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曾联合印发的《关于发挥网络餐饮平台引领带动作用 有效防范外卖食品浪费的指导意见》要求,网络餐饮平台要科学设置起送价格、满减促销规则,根据商户经营规模、餐品档次、订餐距离的不同,引导平台内商户合理设置餐品起送价格。
此前,江苏省消保委曾发布相关倡议,建议网络平台应合理设置起送、满减额度,杜绝通过起送价格、满减优惠等方式变相诱导消费者过量点餐。
“商家在外卖平台制定的起送费、产品价格等属于市场调节价,拥有自主定价权。”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商家应在平台显眼位置公示起送费、配送费等价格收取标准,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若商家未按照规定公示,消费者可以联系属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部门投诉处理。
相关外卖平台工作人员也回应称,起送费主要由商家根据自身运营成本自主设定,平台方会进行合规监管;若消费者认为设置不合理,可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投诉。
那么,起送价标准如何制定更合理?“应结合商家所售食品的单价来确定,如果出现多数销售食品单价未达到起送价的情况,或超过多数商品售价几倍的情况,则应当认定商家起送价设置不合理。”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如果商家设置高于堂食单价的外卖起送价,导致消费者购买某些食品只能被动地按最低起送价进行不必要的凑单,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记者 管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