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飞机穿越层层云海,降落在世界屋脊的屋脊,我知道,这一次的阿里之旅,注定与众不同。
九月的阿里,天空是一种近乎透明的蓝,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泻下来,把普兰县的山川河谷都镀上了一层灿烂的金色。空气中带着雪域高原特有的清冽,深吸一口,肺腑都像是被洗涤过一般。而比这自然风光更灼热的,是9月22日下午,我在普兰亲身感受到的那份由内而外迸发的热情——2025“石榴花开·籽籽同心”网络主题活动就在这里,热烈地拉开了序幕。
“阿里,我们来了——”
启动仪式上,这句充满力量的开场白,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媒体人、网络创作者发自内心的共鸣。我们齐聚于此,带着镜头、笔和一颗颗好奇的心,准备开启一段触摸西藏真实脉搏的旅程。
现场没有刻板的寒暄,气氛活跃得像这高原的日光。大家交流时,眼里有光:“我们不仅要拍风景,更要见人物、听心声,捕捉‘共同体’意识如何在日常中生根发芽。”这话一下子戳中了我这个旅行者的心。是啊,走过那么多地方,最打动人的,从来不是孤立的风景,而是风景中生活的人,以及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联结。
背景板上,“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 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的主题大字格外醒目。西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的负责人在致辞中,更是道出了这次旅程的精髓:期待大家用生动的文字、精彩的图片、动人的视频,去捕捉边疆的发展活力,记录各民族的同心守望。既要展现“天上阿里”的壮美与发展,更要挖掘各族群众手足相亲的感人瞬间;既要传播生态之美,更要诠释“家是玉麦,国是中国”那种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
说来也巧,这次活动正逢西藏第35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又迎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来到阿里,意义非凡。
听着介绍,一组数据让我印象深刻:阿里已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区,下辖的7个县全部跻身自治区级模范县,其中更有5个是“国家级”示范。这不仅仅是挂在墙上的荣誉,更是这片土地上日复一日的生动实践。组织者用了一个特别贴切的比喻——“各族群众如石榴籽般紧紧相拥”。站在阿里的土地上,你会觉得这个比喻无比具体:它可能是边境线上共同巡守的不同民族身影,可能是集市里熟练使用多种语言进行交易的欢声笑语,也可能是社区里邻里间一碗酥油茶、一句暖心问候的日常。
作为常年追逐热点的旅游博主,我对这次活动的形式也充满兴趣。它创新地采用了“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模式。我们线下采访团将深入普兰、札达、噶尔等县,去产业园区、社区村落、兴边一线,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的宽广与深厚。
而线上部分,则充满了时代感——将运用AI等技术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绘制数字画像。媒体代表发言时说得好:“这不仅是技术应用,更是新时代叙事能力的升级。但技术的背后,是默默守护国土、建设家园的各族干部群众。他们的团结奋斗,才是新时代西藏发展最动人的注脚。”
启动仪式上简朴而庄重的授旗仪式,更像是一种使命的传递。当旗帜挥舞起来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一段新的叙事正在雪域高原开启。
秋风拂过脸庞,带着远山雪线的凉意,但心里却暖意融融。作为一位旅人,我见过许多风景,但阿里,给予我的第一印象远超预期。它不只有神山圣湖的极致壮美,更有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源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更源于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所迸发出的巨大能量。
我相信,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看到的,不仅是风光大片,更是一部关于守望、团结与成长的鲜活史诗。而这朵盛开在雪域之巅的“民族团结之花”,必将通过我们的视角,在云端灿烂盛放,让更多远方的朋友,看见一个真实、立体、温暖的新西藏。
阿里,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