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四川河鲜探索之旅,吃过了稀罕的,找到了满意的,也算领教过,还专程跑到新津吃……这次,终于轮到了泥鳅!
成都双流正兴街道有一家开了几十年的老店,专门做泥鳅,名叫“正兴粑泥鳅”,他们家的泥鳅跟别家不一样,有多特别呢?传说有位川菜大厨在锦江边晨跑,碰巧看到店家下笼子捉泥鳅,感到此地钟灵毓秀,于是在附近买了套房子。
多年后城南迎来大开发,想来那套房子应该升值不少,而泥鳅店也搬迁新址,改了个更雅的名字叫:岷江春,我们到店里的时候,仍有许多本地人来捧场。
泥鳅嘛,池塘淤泥栖息,不算矜贵水产,一般卖十几二十块钱顶多,可这里竟然要价九十块一斤,更加勾起了我们的好奇,来都来了,乌鱼鳝鱼也各要一份。
川菜厨房向来敞亮,上回我在后厨看(画面可能引起不适,请谨慎点击链接),这回见到了刚杀出来的泥鳅,果然生得不平常,不是扁形,而是浑圆,背上带灰褐色细致花斑,肚子特别白。
我问洗泥鳅的嬢嬢:“这哪里来的呀?”她答:“我也不晓得哟!”说话间鳝鱼也杀好了,黏滑带血。
里屋还有位专职杀鱼的大叔,鱼儿在水中游弋,不知道哪条是我们的。
现烧的菜要稍候片刻才来,白油乌鱼上桌,简直清新脱俗!
鱼片白净,带着硬质和弹性,调味柔淡,几乎不辣,唯有洗澡泡菜增添一份酸爽,撩底下,还有大片莲白,烘托着满盆洁净。
红烧鳝鱼顿时换了天地,红油浓郁,风格粗犷,辣椒花椒、豆瓣豆豉没少放,亏得鳝鱼肥厚还弹,连血下锅,汤色浑浊。
这鳝鱼划得粗,尾端还留着鳝骨,表皮还连着黏膜,看色面,我们猜是老油,大段的青椒黄瓜吃着都香。
麻辣泥鳅压轴,它完全颠覆了我们对泥鳅的想象!
通常泥鳅总有股土腥味,平时就连吃火锅都不爱点,这儿的则全然没有,肉细嫩极了,像豆腐也像水潺,嘴唇轻轻一抿,就从骨上融化。
而且看这泥鳅大小不一,应该不是养殖,更大可能野生,好几条肚子里还带籽,真是感人。
我们俩默默无语埋头吃,到后来,身体吃光了,连掉落的泥鳅脑袋都不肯放过,一粒粒捡起来吸出一口活肉,残忍但美味。
这红油里加多了蒜子和花椒面,最后我把垫底的豆芽都捞出来,加点保宁醋,当酸辣粉吃……想起那位置业厨师的朋友曾说起,店里用的是重庆老牌飞马味精,果然有道理在的。
在成都,吃再多大菜,耙耙菜总要来一份,夏天的耙冬瓜化水,清甜收尾。
跑去收银台买单,问嬢嬢总共多少钱,她把记账本翻出来,看我拍照,还遮掉其他客人的账目,好周到。
每次来四川,都能挖到宝,上一篇写了,下一篇争取写德阳三丁一体!
微博:吃心一片儿
小红书:一片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