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8:50,广灵四路上的凉城新村街道社区长者食堂内,顾客排起长队,等待购买一种特殊的“盲盒”。从去年开始,这家社区食堂推出“盲盒晚餐”,将每天卖剩下的菜肴以10元低价出售,荤素随机,不能挑选。“盲盒”既为市民带来了实惠,又是对食物的一种尊重。
五块大排、一盆红烧冬瓜、半盆豇豆炒肉……这些是正准备“装盒”的菜肴。“今天傍晚生意比较好,最后没剩下多少菜,可能‘盲盒’要少一些。”社区食堂负责人赵正琦说,推出“盲盒”的初衷是为了减少浪费,同时给消费者带来实惠,更重要的是传递一个信号——本食堂绝不卖隔夜菜。新品开始叫“剩菜盲盒”,但后来觉得不雅,所以改名为“食光盲盒”。这个名字一语双关,既指晚归“时光”,又寓意吃光食物。
19:00,17盒装好的“盲盒”正式开售。排在队伍最前面的谷师傅是老客人,几乎每天都来,据说先来的顾客有很大几率能开到“隐藏款”。果然,一块大排、一份豇豆炒肉、一份红烧冬瓜,这个配置让谷师傅非常满意。“这样一盒在外面至少要卖15到20元,这里价格便宜、味道好、量足,我每天早早来就等这一盒。”谷师傅说,作为一名外来务工者,就餐的性价比是他最优先考虑的,非常感谢食堂能每天为他们准备好价廉物美的热乎饭菜。
家住附近的陈女士则是看到微信公众号的推荐后来这里体验的。“我觉得价格便宜倒是其次,主要是认同节约粮食的理念,也算来支持一下公益环保。”店内,还有一群阿姨围坐在餐桌前,边吃边聊。她们在附近的护理员培训学校上课,每天18:30下课后便来到社区食堂,刚好能赶上19:00“开盲盒”。
19:15,所有“盲盒”如风卷残云般被售完,没有买到的人神情失望,只能明天再来碰碰运气。有一名男士幸运地“抢”到了最后一份。他摇头叹气道:“回去要给老婆骂了。”原来他有事耽误来晚了,只开到了“全素盲盒”,不过离开前他表示,即便如此,10元的价格依旧是合算的。
此时,谷师傅已享用完晚餐,端起自己的餐盘,顺手把旁边桌上的几个餐盘也带上,送到餐具回收区。他说今天食堂人手少,帮点小忙也是应该的。正如总有一盏灯会为夜归人而留,这份10元的“盲盒晚餐”,对他们而言,也能称得上是一份值得期待的专属温柔。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 李一能 实习生胡非凡
编辑 | 顾莹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