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6日电 (高林阳)行走于南部大地,这里既有嘉陵江的奔腾壮阔,又有升钟湖、八尔湖的秘境幽深;既有千年古刹遗存醴峰观,也有一门二相两状元的状元文化。自然禀赋与多元文化,铸就了南部一幅美丽的画、一本厚重的书、一座富饶的城。
美丽的升钟湖凤凰岛。高林阳 摄
近年来,南部聚焦“建设先行区、争创百强县”奋斗目标,依托山水自然禀赋与厚重历史底蕴,以山水为纸和文化为墨,文旅融合之笔,培育文旅大产业,描绘出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山水承文脉 诗意升钟湖
升钟湖水容量13.9亿立方米。据资料记载,为改变旱情,1977年,南部儿女用锄头、扁担奏响修建升钟湖的奋进曲。历时7载艰辛,枢纽工程大坝竣工,下闸蓄水。如今的升钟湖,广阔水域令其有着中国人的“水立方”美誉,水质清醇可饮,湖面烟波浩渺、岛屿星罗棋布,一幅诗情画卷展现世人眼前。
金秋九月,升钟湖一年一度钓鱼盛会将于9月26日在升钟湖海螺广场举办。这里多年的打造和赛事赋能,正以“全域旅游”理念激活山水,让每一个置身于此的钓鱼爱好者、游客随处可触手可及心中的“诗和远方”。
升钟湖周边山中觅景,可静谧探幽神坝砖塔、打卡网游《黑神话·悟空》取景地醴峰观,踏访古西水县衙……历史的沧桑厚重与古建筑浑然一体;梵音袅袅的香柱山、自然奇观龙尾山“天池”、千年芳香的“桂花王”、奇异独特的飞蛾树……神奇的大自然,用鬼斧神工的创造力将自然之美刻画得淋漓尽致。
站在时代前沿的南部,以山水为纸、文化为墨,把自然风光、历史文脉与物产资源化作干事创业的底气,正以“一核引领、两翼驱动、多点支撑、全域联动”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不断绘实“山水美、文旅兴、经济强”的壮美画卷。
乡村旅游旺 “点燃”文旅新动能
“八尔湖真是个好地方,能找回童年的记忆,体会青春旋律拨动和夕阳下温情依恋,来此一游不虚此行。”9月13日,重庆游客黄群自驾带上家人游玩,一家人在景区体验后纷纷竖起大拇指。
近年来,南部县致力于国、省乡村旅游目的地打造,科学规划布局,让八尔湖、伏虎、碑院、升钟等地景点景区更显精致绝美,吸引了八方来客一睹“芳容”。
南部县伏虎镇正觉寺村通过政府、致富能人、乡贤等多方力量努力,把村里“寺外桃源”打造成国家3A级风景区。漫步于景区,崇文书岩、忠孝广场等每一处景点都让人驻足,更能让人找回小时候记忆的“乡土印象馆”。
乡村旅游升温,既能稳就业、扩内需,又能不断谱写南部文旅事业发展的经济新篇章。“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让乡村振兴有了新路子。”正觉寺村党支部书记赵太勋介绍,该村现有近10家民宿,设置多种服务类岗位,增加村民的就业机会。
“南部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品牌名片声名远播,基础条件日臻完善。”南部县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吴云说,近年来,该县坚定“旅游强县”发展目标,做足“乡村旅游”“精品旅游”“文旅融合”发展文章。
在南部,乡村旅游成为示范引领,八尔湖镇被评为天府旅游名镇,八尔湖乡村振兴示范区入列“全国旅游扶贫典范、精品乡村旅游样板”,纯阳山村、林家垭村、大堰场社区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南部先后荣获省乡村旅游示范县、省旅游扶贫示范区、省旅游标准化示范试点县等。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13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8亿元。
服务作翼 游客宾至如归
南部坐拥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4个,醴峰观、回龙山石刻、观音山摩崖造像等1000余处名胜古迹,其中,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5处。南部积极探索谋划“圈粉”四海游客,变流量为留量。
近年来,该县以“中国升钟湖·世界钓鱼城”为定位,聚焦升钟湖旖旎山水和厚重人文,不断丰富其运动、文化、康养、游乐等文旅产品,将升钟湖旅游度假区打造成“鱼乐”胜地。
升钟湖连续成功举办十三届国际钓鱼大赛,持续擦亮“中国升钟湖·世界钓鱼城”金字招牌,南部坚持“文旅发展、交通先行”发展理念,兰渝铁路纵贯南北,成巴高速铁路、汉巴南铁路南部段加快形成,兰海、成巴高速在境内“十字”交汇,阆营、南三、绵万高速加快推进,“三铁五高”县域大交通体系,成为县域文旅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环境美、出行畅,还要服务优。升钟湖景区咨询服务中心、环湖路、海螺广场等项目相继建成,是该县将升钟湖创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坚实举措,是满足广大群众多样化服务的重要保障。
今年,中国旅游日、国庆等重要节假日,南部升钟湖、八尔湖、寺外桃源等景区纷纷以免门票、住宿优惠、购物打折等方式,拉动文旅消费市场。
除了激发文旅市场消费活力,如今的南部,坚定把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持续推出各种促消费政策措施,形成“文旅引流、全业联动”的消费拉动效应,让南部走出了一条依托资源禀赋发展生态产业,借助生态产业实现经济价值转化的新路。
时下,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赛事名城·垂钓天堂”南部,在文旅体验中既“悦目”又“赏心”。全县上下正以山水为纸、文化为墨、服务为笔,书写着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