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特产遭“全网吐槽”?西樵大饼、云片糕“干噎”出圈!背后原因竟是→丨鱼眼·观察
创始人
2025-09-16 14:03:10
0

“西樵大饼咬着像嚼干纸片,咽下去得配半杯水!”“云片糕放两天就硬得硌牙,这口感实在难接受!”

近日,“各地难吃特产”话题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持续发酵,广东也不能幸免,多款传统食品因“干、甜、腻”成为网友热议焦点,其中西樵大饼与云片糕的“干噎感”更是被反复吐槽,糖冬瓜、猪油糖、鸡仔饼、癍痧凉茶等也纷纷上榜。

这场看似“反向测评”的讨论,让这些承载百年历史的广东特产再次走进大众视野,其背后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传统与现代的口味碰撞及创新探索,也引发广泛关注。

网友吐槽:“干噎甜腻”成主要痛点

羊城晚报记者在社交平台搜索发现,关于广东“难吃特产”的吐槽内容随处可见,“口感不适”是网友反馈的核心问题。

针对西樵大饼和云片糕,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的食用体验。

来自浙江的网友“小夏”称:“第一次吃西樵大饼,刚买时还觉得松软,放了一天就变得干硬,咬下去粉末直掉,咽的时候感觉有小石子卡喉咙。”

江苏网友“阿泽”则吐槽云片糕:“虽然薄如蝉翼,但一点湿润感都没有,嚼完嘴巴发涩,必须就着茶才能吞下去。”

更有网友调侃,这两款糕点堪称“补水神器”,吃一块能喝一瓶水。

除了“干噎”,“甜腻”也是网友吐槽的重点。糖冬瓜被形容为“裹着糖霜的肥肉”,北京网友“莉莉”表示:“咬一口甜得发苦,糖渣粘在牙上,半小时都化不掉。”猪油糖则因高油脂遭诟病,上海网友“老周”直言:“入口全是猪油味,腻得想吐,感觉在嚼凝固的油块。”

此外,鸡仔饼的甜咸混搭和癍痧凉茶的苦味也让不少外地人难以接受。“鸡仔饼里有肥肉粒,又油又咸又甜,味道很奇怪,像乱炖一样。”湖南网友“小雅”说。而癍痧凉茶的苦味,更被网友直呼“灵魂暴击”,“比中药还苦,喝一口能皱半小时眉。”广东本地网友“阿明”也坦言,自己小时候很抗拒喝癍痧凉茶。

追根溯源:“难吃”特质源于生存智慧

这些在现代网友看来“不符合口味”的特质,实则蕴含着广东人应对历史环境的饮食智慧。

记者采访广东著名食评人劳毅波,他认为西樵大饼起源于明朝,相传当时吏部尚书方献夫为赶早朝,用西樵山泉水和面团制成大饼,这便是西樵大饼的雏形。

“过去珠三角水路运输发达,商贩、船工经常需要长途奔波,西樵大饼干硬的质地能有效避免变质,成为他们‘路上的干粮’。”劳毅波介绍,云片糕则因不含水分、易于储存,在过去交通不便的年代,是岭南地区走亲访友的热门礼品,“薄如蝉翼的造型方便分装,‘干’是当时保鲜技术有限情况下的必然选择。”

对于糖冬瓜和猪油糖的“甜腻”,波毅波解释道,明清至近代,广东地区湿热多雨,食材容易腐坏,糖冬瓜通过“冬瓜裹糖”的方式延长保质期,不仅是年节期间的零食,在灾年还能作为“救命粮”。而猪油糖诞生于物资短缺的年代,猪油与糖的组合能快速为人体补充热量,是当时农耕、渔作人群的“能量棒”,“‘甜腻’的背后,是过去人们对‘吃饱’的渴望。”

至于癍痧凉茶的“苦”,广东属亚热带气候,常年湿热,古人用金银花、菊花、夏枯草等多种草药熬制凉茶,“苦”是药效的象征。“癍痧凉茶中的草药成分能有效清热祛湿,过去街头的凉茶铺随处可见,喝凉茶是老广对抗‘热气’的日常习惯,‘苦口’本就是为了成‘良药’。”

争议背后:传统与现代的口味碰撞

这场关于广东“难吃特产”的吐槽热潮,本质上是现代饮食观念与传统饮食文化的碰撞。

在不少老广心中,这些特产承载着童年记忆与民俗文化。今年65岁的广州居民李阿姨告诉记者:“小时候过年,家里一定会摆上糖冬瓜,咬一口甜到心里,那是年味的样子。”佛山市民张先生则表示,西樵大饼是当地婚庆场合的“标配”,“过去婚礼上送大饼,寓意‘圆圆满满、发家致富’,我结婚的时候,就用西樵大饼当喜饼。”

但对于年轻人和外地人而言,现代饮食更追求“低糖、低盐、软嫩”,传统特产的“干甜腻”与这一趋势相悖。

“现在市面上的零食大多是软糯的蛋糕、低糖的饼干,很难接受硬邦邦的大饼和甜到齁的糖冬瓜。”25岁的深圳白领王女士说。

创新探索:让老味道适应新需求

面对网友的争议与现代饮食趋势的变化,广东部分传统食品企业也开始尝试创新,让老味道适应新需求。

记者了解到,佛山南海区西樵镇多家企业,包括樵园饼屋、金懿饼店、天园饼家等,近年陆续推出“软版”大饼或“大饼仔”,通过调整水分比例使饼体更松软,并采用独立小包装防干 。包装设计融入西樵山风景、四大名花等元素,符合年轻消费者审美。

在云片糕的改良上,部分品牌加入少量蜂蜜、黄油,增加糕点的湿润感,同时减少糖分用量。低糖版糖冬瓜、低脂猪油糖也陆续上线,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基础上,降低甜腻感。

此外,地方政府和文化机构也在积极推动传统美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佛山市近年来多次举办“西樵大饼文化节”,展示传统制作工艺,邀请市民和游客体验制作过程;广州市则通过开设“广东凉茶文化展”,讲解凉茶与地域气候的关联,让更多人理解“难吃”背后的文化内涵。

“这些传统特产是广东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百年的历史记忆。”劳毅波认为表示,随着企业的创新探索和文化推广,相信这些老味道能在适应现代口味的同时,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人读懂它们背后的饮食密码,感受广东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记者 彭纪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东北Manner咖啡日销破千杯... 在2025年的初秋,中国咖啡市场掀起一股新浪潮。Manner咖啡,这个曾因员工冲突和负面舆论陷入风波...
季克良:今天的芦台春没有辜负周... 芦台春用六十余载的接力与坚守,完成了一部“北酱”崛起史。 文|好酒地理局 天津的酒,和这个地方一样,...
门店超650家!这个曾获喜茶创... 谁说糖水走不出两广? 广式糖水品牌赵记传承,从广东一路火到东北,最新门店数突破650家,跻身中国糖水...
秋日润肺正当时,“三忌三食”要... 俗话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也进入一个调整和适应的阶段。空气...
鱼你在一起5.0新形象店全国陆... 近年来,酸菜鱼品类持续保持约12.6%的年复合增长率,行业规模持续扩大。作为酸菜鱼赛道的标杆品牌,鱼...
健康科普| 免疫力最差的10种... 研究发现,影响免疫力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性别、年龄、遗传、生活习惯等。其中,有些“坏”习惯会削弱免疫...
10款农家菜,做法简单,口味香... 10款农家菜,做法简单,口味香浓,专治没食欲。 肉末炖粉条 这道菜也可以叫烂肉粉条,肉末粉条,粉条...
吃进嘴里的"科技与狠... "这道菜怎么跟我家楼下便利店的味道一模一样?" 最近不少食客在高级餐厅发出这样的灵魂拷问。预制菜正在...
全网都在吵预制菜,吵的到底是什... 预制菜这事儿,时不时就来一波流量。最近的这一波,由两个“超级流量发动机”引发,吵到了各个平台都刷屏的...
原创 中... 大家是不是以为只有天天被吐槽难吃的外卖和小饭店才会用预制菜? 如果我告诉你西贝莜面村、海底捞,甚至...
细细咀嚼云朵上的吐司 (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自:中国妇女报 ■ 蔡浩杰 文/摄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晨起,微凉。...
驻马店烹饪大赛即将启幕 由驻马店市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单位、市宏达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牵头举办的全市烹饪技术大赛即将盛大开幕。为了...
香煎里脊肉:一口惊艳的家常美味 “哇!这简直绝了!”这是我第一次成功做出香煎里脊肉时的真实反应。金黄的外表闪着油光,一口咬下,外皮焦...
原创 虎... 虎皮鸡爪作为粤式早茶中的经典点心,以其金黄酥脆的表皮和软糯脱骨的口感风靡全国。这道看似复杂的茶点,其...
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 9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
早餐一定要吃膳食纤维!米饭派和... 打开身体的开关,整整一天漂亮&不易发胖 可能是因为天气热吧,总之感觉不舒服……不仅如此,“皮肤的状态...
澳门|美男大厨天花板为了看他我... 早就听闻永翠宫朱师傅颜值出众,正好这次来澳门预定了午餐,看靓仔谁不喜欢呢。有意思的是,这位广东清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