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街头巷尾都遍布着各种各样的零食店,短短几百米的路上,甚至能同时拥有好几家。
好想来、赵一鸣、良品铺子......诸如此类的零食店不仅让消费者们挑花了眼,也让不少创业者发现了“商机”。
为了赶上这个风口,不少创业者几乎掏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
然而加盟店没开多久,他们就发现,曾经鼎盛的零食店就接二连三的倒闭,几十上百万的投入还没听见响,就直接血本无归。
如果说这些零食店没有过风口,那就有些太夸张了,毕竟当年谁都见过,他们在一夜之间“占据”县城的壮观场面。
而他们的宣传标语也极其朴实无华,只有两个字——便宜。
在这些零食店问世以来,大家买东西要么网购,要么就去附近的商超进行挑选。
可网购看似便宜,但要想把东西拿到手里,那至少也要等上好几天的时间,而商超虽说能第一时间拿到,可价格上就没有那么“美丽”了。
而街边零食店的出现,恰好把这两方的优点全部结合在了一起,缺点也都全部避免,如此一来自然就能吸引到消费者来买单。
和普通商超不同的是,他们的价格之所以能够低这么多,都是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的“中间商”赚差价。
传统商超要想上架一款产品,除了最开始的源头工厂以外,中间还要经过代理商和经销商的层层周转,而环节越多也就意味着成本越高。
那作为卖家来说,肯定不会把这部分成本全部承担,所以多出来的那部分成本,自然就压到了消费者头上。
但零食店可就不一样了,他们基本上不会和经销商合作,而是选择和工厂直接合作。
这样一来,既少了中间商赚差价,工厂也能和零食店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没有了压货期之后,零食店的现金流还能周转的更快,卖货的成本自然就变得更低了。
而当成本开始降低,这些零食店们就可以利用这个优势打“价格战”,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原本一瓶五百毫升的农夫山泉至少要卖到2块钱才能有利润,可在这些零食店里,只需要一块多一点就能拿下,虽说是几毛钱的差异,但一旦东西变多了,那剩下来的钱就不止是几毛钱了。
这笔钱只要是个稍微会算账的人都知道,东西买下来肯定非常划算,于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来到零食店购物。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零食店就越来越火,销售额最多的时候一家门店甚至能月入过万。
眼看着别人赚的钱越来越多,不少创业者心里就痒的不得了,再加上这些加盟店都打着“低收入高回报”的旗号。
于是不少创业者就揣着“马上能暴富”的念头,咬牙掏空积蓄加盟了零食店,可等待他们的并非是一夜暴富,躺着赚钱,而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老实说这些创业者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认知,并非只是看到了零食店的赚钱模式,而是这些零食店的“可以宣传”。
为了尽可能的进行扩张,这些零食店的公司们就会在各大网站平台上宣传自己的加盟店,说只要加盟他们的门店,货源、厂家以及门店选址等一系列的东西都不用加盟者操心。
这话一说不少投资者都心动不已,毕竟对于大家来说创业可不是一个轻松活,打从决定创业那一刻开始,所有东西都要事无巨细的挨个操心。
然而如今却有一个只需要交钱,剩下的所有工作都由别人用正规流程操作,那可实在是太省心省力了。
可问题在于,全世界都在告诉你这东西非常赚钱的时候,它最想赚的其实就是你的钱。
一些创业者就是抱着这种从众的心理,在县城里开设了零食店。
可别小看这么一家店,它的前期投入可一点儿也不少。
由于所有东西都由品牌方负责,所以在宣纸上这些品牌都遵循一个特点,那就是尽可能的大。
除了对空间有所要求以外,这些品牌还对开店的地点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比如所在商圈单日客流量必须达到几万人次。
不过这样的店铺要想盘下来,租金和转让费用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这么一来成本一下子就增加了。
到要想把店彻底开起来,光是这些肯定还不够。
对于品牌来说,自己想要赚钱肯定要从加盟商身上“薅羊毛”,有些店铺光是加盟费就是一大笔开销。
而有些品牌虽然加盟费不高,可他们却要求加盟商第一次进货就要达到将近20万左右的货物。
加盟商们看似剩了事儿,可花出去的钱却一点儿也不少,几样东西加起来,少说也要花掉七八十万。
可你要是以为光是这样就结束了,那可就太天真了。
因为这些货物多长时间能卖出去,多久能收回成本来说盈利,对于加盟商们来说可都是未知数。
虽然每个店铺里都有畅销款和非畅销款,可品牌公司肯定不会任由加盟商们挑选进货清单。
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由品牌方统一调配,卖什么东西加盟商们根本做不了主。
久而久之,加盟商们手中自然会开始积压货物。
一开始这些积压的货物不打紧,可随着堆积的货物越来越多,加盟商们手里的流动现金也就越来越少。
如果这个时候生意再不好,那等待这些加盟商的结果,可就只有关门大吉了。
信息来源:
时代财经《有人两个月退场,有人日流水过万,零食门店激战县级市场》
泰山财经《“进击”的好想来:疯狂扩张后开始收缩,去年注销二十余家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