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当兰州城的槐花开得正盛,大街小巷便开始飘荡起一种独特的甜香。这香气清甜中带着酒醇,凉爽中透着麦香,引得过路人不自觉地寻找它的来源——这就是甜醅子,西北人夏日里最甜蜜的清凉记忆。
甜醅子
甜醅子的历史可追溯至唐宋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小麦与青稞的种植技术在河西走廊广泛传播。智慧的西北先民发现,将麦粒发酵后会产生一种清甜可口的饮品,既解渴又饱腹。于是,这种用麦粒发酵的甜食便在陇原大地上流传开来,成为民间消暑的妙品。甜醅甜,老人娃娃口水咽,一碗两碗能开胃,三碗四碗顶顿饭"的民谣,道出了西北人对甜醅子的深厚感情。
现在的年轻人总想用机器控制温度,但那味道就是不对。做了四十年甜醅子的马师傅说,只有凭手感,才能酿出最地道的甜醅子。
在西北,甜醅子早已成为夏日里不可或缺的消暑圣品。炎热的午后,来一碗冰镇甜醅子,顿时清凉透心;宴席结束时,一碗甜醅子解腻消食,恰到好处。更有人独创各种吃法:加入牛奶成为甜醅子奶茶,配上冰淇淋变成甜品,甚至作为鸡尾酒的原料,展现出现代与传统的美妙融合。
如今,甜醅子已走出西北,走向全国。通过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和包装技术,甜醅子以瓶装、罐装等多种形式出现在超市货架上,让更多人能够品尝到这一西北美味。不少远离家乡的西北人,通过网购甜醅子,一解思乡之情。
2021年,兰州甜醅子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传统美食正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夕阳西下,黄河边的茶摊开始热闹起来。老人们摇着蒲扇,品着甜醅子,闲聊着家常里短。孩子们捧着碗,吃得满嘴香甜,笑声随着晚风飘向远方。
一碗甜醅子,千年西北情。它不仅是西北人夏日里的清凉记忆,更是丝绸之路饮食文化活色生香的见证。在这清甜醇香之中,蕴藏着西北人家最朴实的生活智慧,也流淌着陇原大地最动人的烟火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