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小火锅的势能如火如荼。
青岛有龍歌、喜家,郑州有农小锅,鹊小锅,西安有蛮涮、乐开心、锅有度。乘着“性价比”的风,小火锅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赛道的火热吸引了多方势力角逐,区域品牌快速扩张的案例令人瞩目。
龍歌自助小火锅以"59.9元吃到爽"的定位,9年间在华东地区开出200多家门店;沈阳喜家通过39.9元的极致低价策略深耕下沉市场;郑州仟味一鼎和北京农小锅分别在本地及核心商圈形成规模优势。
如今,巨头们也纷纷入局,像是海底捞推出 “举高高自助小火锅”,其他连锁品牌也在加速布局。
这些品牌的快速成长,印证了自助小火锅赛道的旺盛需求;而巨头的入局,更让这个品类从 “区域混战” 升级为 “全国性竞争”。
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火锅市场规模达6,175亿元,同比增长5.6%,高于餐饮行业整体增速。其中小火锅品类占比约10%,形成近千亿的细分市场。
这种爆发式增长背后是清晰的商业逻辑:火锅作为国民级餐饮品类,具有普适性消费基础;"一人食"趋势的兴起,为小火锅提供了精准的消费场景;而相对较低的投资门槛,则吸引了大量创业者涌入。
更值得注意的是,小火锅凭借操作标准化、菜品多样化、翻台率高等优势,不仅成为购物中心的热门业态,更在下沉市场展现出惊人潜力——其"低价管饱"的特性完美契合三四线城市消费者的性价比需求,推动门店数量持续攀升。
性价比
依然是小火锅的“揽客密码”
自助小火锅并非新鲜事物,早在多年前,这一品类就凭借"高性价比"的优势迅速走红。而如今的市场竞争中,价格战的威力愈发凸显,成为左右消费者选择的关键因素。
1.低价依然是“大杀器”
自助小火锅的爆发式增长,本质是消费降级时代的必然产物。
《火锅品类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4年火锅市场主流价位已从2023年的90元/人降至60-65元/人,其中人均60-90元区间门店占比达56.2%,同比提升13.2%。
这种趋势下,小火锅凭借"一人食自由+品类随心选"的优势完成逆袭——全国5.1万家门店中,超70%由个体经营者运营。
小火锅也成为许多年轻人创业的第一站。在价格上,他们卷得更狠,时常见到9.9元、19.9元的优惠活动。
在郑州这样的典型市场,价格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围辣自助小火锅以16.04元/人的定价进驻核心商圈,蜀饱饱等品牌则通过22.45元的定价实现客流爆满。
2.低价之下的“隐忧”
当价格战进入白热化阶段,食品安全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部分门店推出"9.9元锅底免费""百种菜品1元"的极端促销,导致利润空间被压缩至极限。美团数据显示,2024年火锅订单量虽暴涨162%,客单价却下降23%。
这种畸形竞争下,消费者用"合成肉""科技食材"等评价表达不满,"建议别吃自助小火锅"的话题更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突破2亿。
“按照目前市场的这个价格卷法,扣除房租后根本没有利润,”郑州某自助小火锅店主武鹏说,“要赚钱,要么更换便宜点儿的供应商,要么只能找供应商压价”,对于大部分力量薄弱的个体户,往往只能选择前者,事实印证了他的判断,顾客们去过一次就不去了,普遍反映“食材根本没法吃,全是科技”。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尽管自助小火锅赛道火热,但 “低价自助” 模式背后,暗藏着诸多难以破解的难题,首当其冲的是成本控制与品质平衡的矛盾,这个曾被视为创业蓝海的品类,正在经历野蛮生长后的阵痛期。
“价格战
自助小火锅拼的还是供应链”
很多人对火锅行业一直有个误解:开火锅不需要厨师、只需要配菜,是门槛最低、赚钱最容易的行业。因此,当小火锅的风口一来,很多新兴品牌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然而,火锅行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没有强大的供应链支撑,菜品想标准化都很难。
2024年,全国近300万家餐饮店倒闭,创下历史新高,火锅赛道关店数超30万家,其中小火锅占比超10%。这说明看起来火热的小火锅,也没那么赚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火锅没有鄙视链,只有生死链。
随着年轻人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他们希望火锅不仅价格要足够低,品质还不能落下,由此可见:
1.低价≠低质,消费者正在觉醒
旋转小火锅的兴起,曾经让不少餐饮人看到了“低成本、高利润”的机会。但如今,消费者对“低价、低质”的容忍度已经越来越低。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低价从某种意义上,可能意味着食材劣质,如合成肉、廉价丸子、不新鲜的蔬菜等,同时卫生问题、服务质量等问题……这一切都可能让“便宜”变成“糟心的体验”,短期来看,能压缩企业的运营成本,但从长期来看,劣质食材必然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消费者愿意为“性价比”买单,但不会为“低质量”买单。
2.价格战,最后拼的还是供应链
在价格战中,自助小火锅的竞争本质仍是供应链能力的比拼——"比的就是谁的综合成本更低"。这恰恰揭示了小火锅的商业逻辑:既无法靠廉价劣质生存,也难以承受过高溢价。
真正胜出的玩家,都在品质与价格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点。正如业内人士所言:"要么能找到更便宜的货源,要么以平价拿到更好的食材。"
在实地调研中我们也发现,自助小火锅虽主打低价,但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并未降低。要实现盈利,必须精打细算成本控制。比如一颗撒尿牛丸,就有6种价格档次,级别不同,价位也不同,不同门店需要的食材类型级别都不一样。
而且随着行业巨头入场,赛道竞争已从单纯的价格战转向价值战,这意味着仅靠低价引流已难以为继。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将体现在"低价与品质的平衡"以及"规模与效率的兼顾",而这都离不开供应链的深度赋能。
在廊坊开了二十多家小火锅店的小田表示,消费者对便捷与性价比的双重需求正倒逼供应链不断升级迭代,这也是她开店至今遇到的最大“痛点”。
为了实现这种升级,她们的运营策略主要聚焦在这三点:1.创新融合炸物与火锅搭配,再配以五款酱料及定期更新的冰淇淋饮料组合;2.通过直播引流和门店互动提升复购;3.持续迭代供应链维持产品新鲜感。
在自助小火锅赛道,还有更多小田这样的创业者,他们不断优化供应链拉高整个赛道食材品质的同时,也揭示出:低价竞争终非长久之计,小火锅要突破地域限制成长为全国性品类,亟需构建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具备供应链优势与品牌化能力的企业,将在下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
【来源】冻品头条
【作者】桃叶
免责声明
(上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