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良品铺子上新了卤制零食“牛肉小方”,这款凭借 “三重卤制” 工艺走红的零食,不仅让消费者尝到了 “百草牛” 的鲜香,也为更多乡村产业注入新活力。
良品铺子“牛肉小方”的原料来自贵州关岭。贵州,素有“⼋⼭⼀⽔⼀分⽥”之称 ,关岭更是典型的喀斯特⼭区,多年来,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努⼒下 ,如今漫⼭遍野覆盖着郁郁葱葱的牧草,生长着品质上乘的关岭黄牛。
作为贵州“四大黄牛”之首,2016年,“关岭牛”获农业农村部批准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1年,关岭牛凭借“体型健硕、口感细腻鲜嫩、肉质弹跳丰满”的特点,在第106届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成为继贵州茅台之后又一个获此殊荣的本土品牌。
过去,关岭黄牛主要以生鲜肉形式供应本地及周边市场,尤其多见于火锅等餐饮渠道。如何将这一优质食材转化为更广泛消费者可享用的零食产品?今年,良品铺子通过产品创新,为这条传统产业链注入 “零食思维”。
为了最大程度保留牛肉的新鲜和营养,良品铺子合作伙伴选择在关岭县附近建立了现代化加工厂。黄牛屠宰后,新鲜牛肉在短时间内运至50公里外的工厂,并立即进行排酸处理。
排酸(也称冷却成熟)是肉类加工的关键工序,通过在0-4℃环境下静置数小时,使牛肉自然嫩化并去除部分乳酸,从而提升肉质的口感和风味。
加工厂内,随着装载着新鲜牛肉的货车驶入,工人们忙着卸货、搬货,争分夺秒地抢夺这份“新鲜”,牛肉被串在挂钩上,跟随着自动化悬索的往前推进,被送到零度左右的冷冻库排酸。
在另外一条生产线上,三重卤制工艺正在唤醒新鲜牛肉的深层鲜香。
“这么好的原料,一定要做出好吃的产品”,作为良品铺子供应链合作伙伴,王倩倩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贵阳人,从事牛肉制品研发已有10年,全程参与了这款“牛肉小方”的研发。
王倩倩介绍,行业惯例通常使用进口冷冻牛肉来制作牛肉干等零食,因为冻肉便于储存运输且成本较低。而良品铺子此次坚持选用新鲜屠宰的关岭黄牛后腿肉作为原料,不仅成本更高,而且从原料处理到加工工艺都要从零开始摸索。
在加工过程中,研发团队秉持“清洁标签”原则,尽量简化配料。由于关岭黄牛肉质本身足够鲜美,并带有天然的奶香和草本清香,研发人员决定颠覆传统的卤料配方:仅以盐真空腌制,清水卤煮来激发牛肉的原味。
“只加了点盐,味道都很惊喜”,第一次产品样品出来时,王倩倩印象深刻,盐分含量占比测试就花了半个月,做实验就浪费了2头牛。
新鲜牛肉经清洗分切后,先采用真空滚揉的方式进行腌制入味,让盐分均匀渗透。最难攻克的环节是卤煮过程:温度和时间的控制稍有不当,牛肉可能不熟或过柴。为了找到最佳卤制方案,研发团队反复试验,甚至用掉了2头牛的肉进行试制,耗时半个多月才摸索出一套“三重控温”卤制工艺,既确保牛肉充分卤透,又避免了过度煮制导致的干柴,每一口都能品尝到牛肉的醇厚和淡淡奶香。
通过共建 “良品铺子贵州关岭黄牛原料基地”,良品铺子不仅提供稳定订单,还将加工技术创新,将优质牛肉转化为高附加值的零食产品。这种模式并非首次实践:此前良品铺子曾将云南昭通野山笋从餐饮食材升级为国民零食,此次复制到关岭牛产业,实现 “从牧场到货架” 的全链条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