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寻味九州,共筑山海——地标与非遗美食里的乡村振兴”
以“舌尖上的力量”为纽带,探寻优质农产品的文化根脉,书写乡村振兴的深圳担当,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注入更多动能。即日起,深圳新闻网正式推出全新栏目——《寻找地标与非遗美食》,我们将溯源全国多地地标农产品,走进全国各地非遗手工美食现场,记录非遗传承人在守正与创新间的破局之道,以产地溯源、深度报道、直播助农等形式呈现各地农业发展创新实践。
在云南,小新发现:
只要说到火腿,大家都会脱口而出“宣威的火腿”。
这里的火腿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是国家级非遗技艺。可麻烦也来了——市面上的宣威火腿实在太多了,我在寻找的时候就被绕晕了……
为了帮大家少花冤枉钱,我专门跑了一趟宣威,把关键点摸清楚了。只要记住这几点,就能买到靠谱的非遗火腿。
01
先看猪种:乌金猪才是灵魂
我了解到,非遗火腿的第一步就是选猪。
宣威人传统上用的是乌蒙山的乌金猪。养得慢,但肉质细嫩,肌内脂肪高,做出来的火腿香气特别醇厚。
当地人还跟我说过一句:“不是乌金猪,做出来就差了点味。” 这句话真的很实在。
乍一看,这猪像不像在劈叉…
02
再看用盐:磨黑盐是关键
腌火腿最讲究的就是盐。
在宣威,我第一次见到“磨黑盐”,它不是海里捞出来的,而是山里挖矿盐、熬煮出来的。
这种盐渗透力强,100斤肉只要5斤盐就能抑菌。火腿不死咸,吃起来回甘。
细品,果然咸得很轻,咀嚼起来有股回甜感,和普通火腿完全不一样。
(我吃了好多.... 嘿嘿嘿
)
03
发酵环境:宣威独有
火腿好不好,关键在发酵。《宣威县志》里会写“宣腿著名天下,气候使然”。
我去的发酵场在普立攀枝嘎石将军村,海拔2100米,山高谷深,湿度常年90%以上。
这里天然就有丰富的青霉菌,会自然爬满火腿表层,像给火腿穿了一层“保护衣”,氧气进不去,里面的乳酸菌和酵母菌才能慢慢发挥作用。
外地想复制,真没这个条件。
04
时间要足:耐心才出味
切开一只熟成24个月的火腿,看到肉里有细细的白色小点。
师傅告诉我,那是氨基酸凝固的痕迹,是好火腿才有的标志。
有些速成火腿外表亮红,但味道单薄,根本比不了这种老火腿。
说实话,当时我真的理解了什么叫“时间雕琢的味道”。
小新碎碎念
我知道很多朋友可能没时间去研究这么多细节。其实我调研下来,最放心的就是非遗工艺做的宣威火腿,原料、盐、环境、时间,全都到位。
油脂丰润:好的火腿,用于炒菜,肥肉出油多。
这样的火腿是粗放土养的猪(喂食熟食,当地山民将玉米面、土豆、萝卜、野菜混煮,熟透后再给煮喂食)。
若是精瘦型火腿,出油少或基本不出油。
这是我自己试过的,不踩坑。
如果你也想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