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齐亚琼 通讯员 张晨
2025年暑期,当全国文旅市场以“民俗体验热”“亲子沉浸潮”“科技赋能风”勾勒出消费升级新图景时,河南中牟凭借“主题乐园集群+农商文旅融合+数字科技赋能”的创新实践,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暑期累计接待游客795.86万人次,同比增长6.8%,以“幻乐之城”的鲜明标识,成为全国县域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样本。
集群化发展实现从“流量集聚”到“留量沉淀”的体验升级
作为“中国主题乐园第一县”,中牟八大主题乐园集群在这个暑期持续释放虹吸效应,通过差异化定位与深度体验设计,实现了从“一日游”到“多日留”的转变。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以700分钟不重复剧目构建沉浸式叙事空间,接待省外观众占比超80%,真正实现了“引客入豫”,成为全国性的文旅目的地;郑州方特旅游度假区三大园区联动推出“泼水电音季”“熊出没泼水节”“心动狂欢节”等主题活动,单日最高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郑州海昌海洋公园以“泰鲸喜狂欢月”为主题,360度环形海豚秀场与傣风泼水派对相结合,新增的“点斑原海豚”互动体验区吸引数万亲子家庭打卡;建业电影小镇围绕游客的多元需求不断推新,成为河南文旅暑期市场的一大亮点,推出《回到小时候》怀旧游戏、《村口小学堂》方言互动等体验项目,游客通过换汉服、品美食、参与心形打铁花等活动,从“旁观者”变为“剧中人”。
“中牟的主题乐园不再是单一的‘景区’,而是文化体验的‘超级IP’。”郑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中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郑鹏评价,集群化发展让资源互补效应凸显,数据显示,暑期中牟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至3.5天,形成“玩在乐园、吃在街区、住在主题酒店”的全链条度假消费闭环。
“文旅+”激活“一业兴百业旺”强动能
以文旅为支点,中牟推动“旅游+农业”“旅游+体育”“旅游+商业”等多业态深度融合,构建起“业态互补、消费升级、效益凸显”的发展新格局。在“旅游+体育”领域,中牟塑造“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从郑州绿博园“足协杯第二现场”,再到引进2025年郑州市篮球联赛等活动,市民在中牟观看各项比赛的同时,还可以享受景区推出的专项优惠和参与郑州杉杉奥特莱斯·中牟店9周年店庆“折上折”等活动,收获“看球+购物+休闲”的复合体验。
在“旅游+商业+时尚”领域,“全国景区门票当钱花”政策、“中原时尚 艺秀中牟”郑州时装周等活动持续点燃消费热情,此外,中牟还是综艺及微短剧的热门取景地,“微短剧+文旅”的创新尝试,吸引了众多游客打卡,实现了“以剧带景、以景促剧”的双向赋能。
夜间经济构建“全时全龄”消费新体系
夜幕下的中牟,正以“日间主题游乐+夜间文化体验”的全时格局,演绎着“不落幕”的文旅盛宴。建业电影小镇“暮色狂欢七小时”点燃夏夜热情,夜游游客占比超60%;海昌海洋公园“纳凉音乐派对”与星空帐篷营地结合,吸引近100万游客入园体验;作为见“郑”美好“青”凉一夏活动的分会场,绿博园将“音乐秀”“落日折叠音乐会”“喝啤酒大赛”等活动完美融合,成为郑州夜经济新地标。
此外,顺发街特色街区的打造和21道河南地标美食的推出,大地之丘、沙窝等5大露营地提供多样化住宿选择,进一步丰富了夜间消费供给。“我们通过‘七节两季’主题活动供给,构建覆盖全时全年龄段的消费体系,让‘幻乐之城’成为更多游客的度假首选。”中牟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管世雷表示,夜间经济已成为中牟文旅收入的重要增长极。
今年暑期的亮眼成绩,离不开中牟“文旅赋能百业”的政策支撑。当地出台《文旅引领县域经济三年行动方案》,重点培育微短剧、冰雪旅游、演艺演出、文创潮品等产业链群,谋划建设9个文旅小微企业园,引入奥特曼主题酒店、喜见客栈等配套项目,带动就业超10万人。
同时,“引客入豫”政策叠加240小时过境免签便利,吸引59个国家的百余个国际团体到访,其中,台湾女生聂诗芸参观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观看《李家村》演出时多次落泪,“我的祖籍在河南济源,爷爷在20世纪40年代去了台湾。”“我亲眼看到了爷爷讲述的故事,虽然无法完全感同身受,但更深刻理解了爷爷的经历。”这段两岸文化同源的生动报道,被中国驻智利大使馆、驻苏丹大使馆、驻芝加哥总领事馆纷纷点赞并转发,相关内容在海外社交平台引发热议,也让世界看到河南深厚的文化魅力。从中原腹地到国际舞台,中牟正从“区域热点”向“国际目的地”加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