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百亿、连续三年跻身全国旅游百强县市——康定市以“文旅+”多元融合为抓手,成功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持续释放生态与文化交织的独特魅力。
康定市秀美的自然风光
8月29日,2025年康定情歌国际音乐节在康定市情歌广场温情开幕。99对新人将身着传统藏装巡游折多河畔,以“木雅婚俗”非遗展演演绎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实践,为建州75周年献礼。
这场音乐盛会,正是康定市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康定市以建设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深化文旅融合,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1305.5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5.77亿元,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连续三年入选“中国旅游百强县市”。
2025年康定情歌国际音乐节开幕式现场
文旅+活动:节庆活动串珠成链,消费新场景引爆市场
从“四月八”转山会到到康定情歌节,从东方甄选直播到非遗驻演,从贡嘎海棠观光摄影季到送文化下乡,康定以活动为线,串起文旅融合的璀璨珠链。2024年至今,全市举办各类文化活动205场,惠及群众180万人次。
“看日照金山、享冬日暖阳、泡天然温泉、品牦牛汤锅、唱康定情歌等特色主题活动,已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引擎。”康定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吴珍介绍,通过“节庆+旅游”“非遗+旅游”“农业+旅游”以及“旅游+康养”等模式,康定构建了全域全季全时旅游新格局和消费新场景。
活动新场景打造新消费
2025年情歌音乐节更是创新推出“爱情主题地标”城市氛围营造活动。在康定市中桥布置城市IP“尕尕”“卓卓”玻璃钢装置,在折多河沿线五座桥铺设“爱的汇聚”主题地贴,在彩虹桥打造爱情座椅与风车打卡墙,将抽象的情歌文化转化为可触达的城市场景。
活动带动消费成效显著。截至2025年8月,康定市接待游客1013.7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1.08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增长65.92%、64.76%。。据不完全统计,仅2025年情歌节活动期间(2024年未举办情歌节),当地酒店民宿入住率预计同比2023年增长近20%,文创产品销售预计同比2023年增长230%。
情定康定
文旅+流量:新媒体矩阵精准引流,从“网红”走向“长红”
当“注意力经济”时代来临,康定创新运用“直播+文旅”模式,打造新媒体传播矩阵,实现从“区域热点”到“全国长红”的跨越。
2024年,康定联合抖音、快手、小红书等五大平台开展“百万粉丝游康定”话题营销,推出短视频20余条,直播间话题流量超2000万人次。470余条康定文旅信息登上国际、中央、省州等媒体,受众达8亿人次。
木雅婚俗
“我们通过新媒体将‘流量’变‘留量’。”康定市文广旅局工作人员牟嘉璐表示。针对Z世代“爱分享、重体验”的社交偏好,当地邀请探店达人实地打卡,创新打造露营探星IP,点亮星空露营灯塔。大力推动帐篷、民宿、温泉、房车等“营地”集群建设,建成了新都桥318自驾游营地等一大批露营、观星、篝火、晚会“营地”;突出景区景点、网红打卡点与旅游“营地”资源互补,构建核心景区+交通干线+露营探星的网环状发展布局,大力开发自然风光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的沉浸式体验露营探星产品,实现了游客景区游览+营地体验的无缝对接。截至目前,康定市建成各类旅游“营地”29个,年均接待游客量达到200万人次以上,旅游“营地”集群的带动效应日益凸显。
康定四月八转山活动游人如织
品牌创建同样成效显著。当前,康定正积极推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木格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6个村成功入选中国传统村落,13个村获评省级传统村落。塔公草原、提吾贡嘎海棠旅游景区创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新都桥镇获评省级百强中心镇。
高端项目的落地进一步提升了康定文旅品质。柏联集团酒店、玛吉阿米美食、松赞林卡酒店、嘎尔庄园等高端品牌相继进驻,“离垢·河汤”等8个高端温泉民宿建成投运,新增“绿石游牧花海”“八郎星空”等露营地28处。
此外,康定市还着力打造户外运动IP,拓展运动旅游空间。成功引进康定大贡嘎山地户外开发项目,计划打造徒步、citywalk、自驾游、骑行游等十个维度的贡嘎旅游线,推出35个观光摄影点,优化骑马、自驾等钻石、黄金及其他旅游线路30条,极大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
野奢露营产品
文旅+服务:“宠游客”服务树立标杆,投诉一小时办结
“免费停车、免费导览、旅游投诉一小时办结。”来自成都的游客张先生对康定的服务赞不绝口,“今年暑假到康定旅游,遇到下雨,志愿者不仅送雨衣,还主动帮我们规划室内游览路线,真的很暖心,以后还会再来。”
康定始终坚持“以游客为中心”服务理念,不断强化不断强化“康巴党旗红·有事找党员”“有困难,请找我”“人人都是文明使者”党建服务品牌,全面升级贴心暖心“宠游客”服务。
在政策保障方面,康定在全省涉藏地区率先出台《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奖励扶持措施》《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兑现奖励扶持资金855万元。设立市文化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整合乡村振兴等项目资金,确保旅游项目有效运行。
“康巴党旗红·有事找党员”党建服务品牌深入人心
在行业监管方面,2024年8月底,《康定市民宿管理办法》《康定市旅游营地管理办法》等4项行业标准正式出台,推动旅游市场由乱到治、由治向好。康定还率先在全州对网红景点实施统一管理,创新定价机制与运营模式,规范化管理马帮服务27支。
“我们还建好了市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应急处置工作专班、旅游投诉专班,开通热线,按照‘第一时间发现、报告、发布、处置’的原则快速处理,旅游投诉结案率达100%。”吴珍说。
公共文化服务同步提升。全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214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4个、传承人35人。新建博物馆6个、非遗传习所2家,认定县级非遗工坊14家。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实现应急广播全覆盖。
康定风光
文旅+产业:村集体经济百花齐放,旅游富民成效卓著
近年来,康定市坚持“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盘活闲置资源,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以产业为引领,因地制宜深化农旅、牧旅融合,有效提升村集体经济质效。
当地将“带动全域旅游促群众增收致富”作为关键抓手,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积极打造低碳乡村旅游产品。通过开发成熟徒步线路和马道,提供马匹租赁服务,设置房车营地,打造民宿集群等多元化举措,全面盘活村集体经济。形成以景带村、全域联动的发展格局,让广大群众人人参与、共享发展成果,构建起乡村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一大批高端民宿落户康定
目前,康定已成功打造环贡嘎观光摄影体验带和促农增收示范地;规范运营极景圣地等网红景点,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4016.7万元。旅游带动农牧民增收成效位居全州第一,其中,19个村集体经济超100万元,塔公村更是连续两年突破千万元,成为全州农牧旅融合促进村集体发展的示范典型。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更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分享到了文旅发展带来的红利,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动力。
从“活动串珠”到“流量聚光”,从“服务添暖”到“产业融合”,康定的文旅发展之路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文化的传承、体验的升级,老百姓幸福生活的延伸。当地正以文旅深度融合为抓手,持续释放“绿水青山”的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文化赋能、产业兴旺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正如情歌节现场,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赞美的那样:“康定的美,在活动的温度里,在流量的广度里,在服务的厚度里——这样的城市,值得再来无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