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风光无两的核桃乳,如今沦为“鸡肋”,曾经的送礼硬通货,也黯然失色。
曾经,是“倍儿有面子”的礼品
曾几何时,核桃乳,特别是“六个核桃”,可谓是风头无两。无论是亲戚结婚喜事,还是同事添丁之乐,提上一箱六个核桃,总能赢得满堂彩,倍儿有面子。铺天盖地的广告,从电视屏幕到地铁车厢,再到公交车身,乃至街头巷尾的小喇叭,无不循环播放着“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的洗脑式宣传。每逢年关岁末,各大商超的礼品区便被核桃乳堆成小山,消费者摩肩接踵,争相抢购。在那个年代,如果自家没喝过核桃乳,恐怕连和邻居聊养生都觉得不好意思开口。
如今,是“货压库房”的窘境
然而,市场的风向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变了。公司高管在会议上,语气低沉,发言稿中充斥着“核桃乳销量下降导致收入减少”的委婉说法,但这背后暴露出的却是残酷的现实:产品积压,商超不再青睐,广告轰炸也已无法打动日益年轻化的消费者。曾经被誉为“金字招牌”的六个核桃,如今正悄然滑向“老头乐”的行列。
品牌困境:年轻人不买账,创新乏力
福建品牌定位专家詹老板无奈地表示,核桃乳的销售遇到了瓶颈,年轻人对其不感冒,“补脑”的概念早已被玩腻。当燕麦乳、杏仁乳等新潮饮品层出不穷,纷纷占据货架前端时,核桃乳却只能排在后面。而像承德露露这样的老对手,仍在不断推陈出新,抢占市场,反观六个核桃,却似乎在原地踏步,吃老本。
市场变迁: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回首十年前,六个核桃曾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市场,连承德露露都难以招架。家家户户的餐桌上、礼品篮里,总少不了它的身影。然而,时过境迁,十年光阴不过弹指一挥间,市场格局早已天翻地覆。曾经的“硬通货”,如今却成了消费者眼中的“鸡肋”,想喝的人少了,超市货架上也难见往日的抢购场面。
企业困境:过度依赖,转型艰难
养元饮品,这家公司一直以来都将重心放在核桃乳上,推出了“六个核桃精品”、“养生”、“五星”、“无糖”、“新鲜装”等一系列产品,看似花样繁多,但其核心竞争力仍旧依赖于老产品。去年,公司试图试水功能性饮料,全年销量却仅为6.49亿元,占比不到一成。在求变求新的道路上,市场似乎并没有给予太多的机会。
经销商的诉苦:压货、亏损、无人问津
经销商们更是叫苦不迭。货品积压在仓库,原本指望春节能迎来一波销售高峰,却不曾想消费者热情不高,送礼的少了,自饮的也少了。年轻人偏爱即饮咖啡、气泡水、果茶,核桃乳早已被挤出了他们的选择列表。年前进货的经销商,年后不得不赔本甩卖,微信群里充斥着“低价甩货”的消息,进退两难,里外不是人。
网络段子:调侃与吐槽齐飞
网络上的段子手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热门话题,关于六个核桃的段子层出不穷,“喝六个核桃防秃顶”、“喝了六个核桃记不住六个核桃”等调侃在网上疯传。还有博主进行蒙眼测评,结果消费者普遍反映不同品牌核桃乳口感差异不大,弹幕中充斥着“核桃味喝不出,甜味倒挺持久”的评论,更有网友在评论区呼喊:“再不降价就不买了!”
行业分析:增长的蛋糕,掉队的巨头
行业分析师用数据说话,2024年,中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规模已达680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突破1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2.5%。原本野心勃勃的养元饮品,却在新兴品牌蚕食市场份额的同时,自家主业却步履蹒跚。作为曾经的领军者,六个核桃虽然仍在扛起大旗,但队伍却显得越来越涣散。
研发投入不足,创新步伐迟缓
公司内部研发部门的员工也是憋着一口气。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仅为1836万元,同比去年继续下滑11%。2024年全年研发投入也仅为4404万元,如此“抠门”的投入,无疑限制了创新的步伐。产品依然是围绕老套路打转,员工们私下议论,虽然头顶压力山大,却不敢直言,心里都明白问题所在。
投资者的期盼,高层的保守
投资圈里有人盯着养元饮品的动向,投资者平台上充斥着对公司未来的建议:“快开饮品连锁店”、“搞品牌授权”、“出新口味饮料”。然而,公司高层却似乎铁了心要“不折腾”,没有推出新饮料的计划,也不考虑收购新品牌,依旧沿用“精品 养生”的老路,试图通过无糖、节庆、性价比产品等“补丁”来应付市场变化。然而,这种策略能坚持多久,谁心里都没谱。
同行竞争激烈,市场份额被挤压
同行们则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承德露露、燕麦乳、杏仁乳等品牌新产品层出不穷,市场攻势一浪高过一浪。核桃乳却在原地踏步,在超市货架上的位置也越来越边缘。如今的消费者在选购饮料时,更看重颜值、口味,最后才是价格。曾经“补脑”的金字招牌,如今已沦为一种情怀,而这种情怀能支撑多久,谁也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
政策风向:价格监管与营销乱象并存
国家政策层面也有风声传出。《价格法修正草案》的出台,预示着监管部门将加强对饮品价格的管控,打击虚假宣传。然而,在市场层面,厂家们依旧我行我素,促销活动此起彼伏,降价竞争愈演愈烈。渠道商们一边喊着亏损,一边低价甩货,市场价格体系一片混乱,谁也不敢保证能长久盈利。
消费者的无奈: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最让普通消费者感到扎心的是,买回一箱六个核桃,喝起来却没滋没味,想要退货又退不掉,过节送出去也不体面,堆积在家中还占地方。曾经的“高端礼品”,如今变成了“滞销库存”。在小区门口的二手市场,甚至有人以五块钱一瓶的价格甩卖,却无人问津,就连老头老太太都嫌太甜。
小微经销商的苦衷:资金链紧张,恶性竞争
小微经销商们更是叫苦不迭。货压在手里,资金链紧绷,厂家还要催促回款。市场一旦出现松动,同行间的恶性低价竞争便随之而来,辛苦赚来的钱连油费都不够。微信群里充斥着互相抱怨的声音,吐槽厂家不懂市场,产品更新慢,自己赔钱给厂家“当义工”。
养元饮品:焦虑与挣扎并存
养元饮品自身也陷入焦虑。外部投资未见起色,主业却风雨飘摇。虽然直销渠道看似增长,但其背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短期的促销活动和直播带货,长期的可持续性却无人敢打包票。经销商队伍方面,新加入的经销商尚且观望,老的经销商也心存疑虑,一旦市场风向转变,全线跟跌的风险依然存在。
大健康浪潮下的迷失:概念落地难
“大健康”、“营养管理”、“颜值管理”等概念天天挂在嘴边,但实际落地却困难重重。消费者越来越精明,看一眼配料表就能明白产品成分。即便是“补脑”效果再好,也难以抵挡行业大洗牌。功能饮料、益生菌饮料、无糖饮料等新势力轮番登场,六个核桃的市场地位也日益显得虚浮。
给普通消费者的建议:理性消费,别被套路
对于想要避坑的普通消费者,有几点建议:首先,不要被促销噱头迷惑,购买核桃乳时,务必仔细查看生产日期和配料表,不要冲动囤货,先小量试饮,确认口感后再决定是否购买。其次,送礼时避免选择库存货,购买前在网上查询渠道价,谨防被“高价割韭菜”。最后,如果真心想要补脑,不要迷信广告宣传,自己在家泡点核桃仁吃,远比喝一箱甜饮料靠谱得多。
结语:多元化出路,才能走出困境
如今的核桃乳市场,想靠“六个核桃”一招鲜吃遍天,恐怕是行不通了。市场瞬息万变,切勿被情怀绑架,让自己的钱包“吃亏”。每一口饮品,都应该喝得明白,喝得值。唯有积极寻求多元化的出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新的生机。"